[发明专利]内变速器轮毂支撑结构及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5099.6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32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炽 | 申请(专利权)人: | 介隆兴齿轮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11/02 | 分类号: | B62M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若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 轮毂 支撑 结构 驱动 装置 动力 输入 方法 | ||
1.一种内变速器轮毂支撑结构及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内变速器轮毂的组装以两侧的第一侧盖及第二侧盖将轮毂定位架空组配在固定轴上成可自由转动,且该位于外来动力输入端的第一侧盖固定不转动,第一侧盖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口供驱动装置穿设,使外来动力经由驱动装置穿过该固定不转动的第一侧盖的至少一个贯穿口进入第一侧盖内侧的内变速器设置空间,而驱动内变速器运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变速器轮毂支撑结构及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盖中心轴孔设置至少一个卡置条,卡置定位于固定轴上预定部位的卡槽中,达到第一侧盖直接固定在固定轴上不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变速器轮毂支撑结构及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利用伞齿轮对组、面齿轮对组、棘齿轮对组及交错轴螺旋齿轮对组呈相交轴或交错轴所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变速器轮毂支撑结构及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利用伞齿轮对组、面齿轮对组、棘齿轮对组及交错轴螺旋齿轮对组呈轴平行或共轴所组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变速器轮毂支撑结构及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及被动齿轮,传递外来旋转动力的主动齿轮设于第一侧盖的外侧,被动齿轮设于第一侧盖内侧的轮毂设置内变速器的空间中,且该被动齿轮与内变速器啮合连动,而设于第一侧盖外侧的主动齿轮则经由穿过第一侧盖所设的至少一个贯穿口直接啮合连动被动齿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变速器轮毂支撑结构及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外来动力输入端的第一侧盖外部设置有供传递外来旋转动力的主动齿轮组装的基座,在该基座中以轴承定位组装该主动齿轮,于设置主动齿轮的第一侧盖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口。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变速器轮毂支撑结构及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被动齿轮为环状齿轮,于其一侧设有供主动齿轮的齿啮合的齿面,另一侧则设有啮合连动内变速器动作的齿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变速器轮毂支撑结构及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被动齿轮的组装由一组装于固定轴上的固定基座以轴承支设在被动齿轮的内缘,配合圈置于被动齿轮外缘的活动基座及轴承,使被动齿轮在第一侧盖封合后,该被动齿轮被定位设置于第一侧盖内侧的轮毂设置内变速器的空间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变速器轮毂支撑结构及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被动齿轮及设于第一侧盖至少一个贯穿口中的从动齿轮组,被动齿轮设于第一侧盖内侧的轮毂设置内变速器的空间中,且该被动齿轮与内变速器啮合连动;从动齿轮组包括定位贯穿第一侧盖至少一个贯穿口的转轴,转轴两端设有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位于第一侧盖至少一个贯穿口外侧的第一齿轮啮合主动齿轮,位于第一侧盖至少一个贯穿口内侧的第二齿轮啮合被动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介隆兴齿轮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介隆兴齿轮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509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