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2557.0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80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周阳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安之斐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结构光 第二区域 电子设备 发射模块 目标对象 红外光 参考平面 感测模块 投影模块 图像数据 图案 第一区域 反射光 壳体 投射 预设 投影 拍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投影模块、红外结构光发射模块和红外光感测模块。投影模块在参考平面的第一区域中投影预设的第一图案。红外结构光发射模块在参考平面的第二区域中投射具有第二图案的红外结构光。红外光感测模块与红外结构光发射模块分离地设置,并且拍摄所述红外结构光的反射光,从而生成第一图像数据。该第一图像数据用于确定第二区域上是否存在目标对象、以及目标对象的深度和目标对象在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特别涉及能够获取深度信息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获取深度信息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获取深度信息,例如能够捕捉该目标对象的位置和移动。此外,能够利用深度信息来形成三维的图像数据。因此,获取深度信息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军事、娱乐、体育、医学等诸多领域。当前,在计算机视觉中获取深度信息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结构光、TOF(Time ofFlight)和立体视觉等等。
此外,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中,低功耗、轻薄化成为主流。因此,在这样的电子设备中,在有限的空间内难以集成更多的模块,从而难以实现电子设备的用户更多的功能需求。具体地,现有的结构光、TOF(Time of Flight)和立体视觉的模块尺寸都比较大,并且在电子设备中还未能利用所获取的深度信息来进行功能的扩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了用于获取深度信息的模块并且利用所获取的深度信息扩展了功能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在其第一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投影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侧,并且配置来经由所述至少一个通孔之一投影预设的第一图案,其中在投影到参考平面时,所述投影模块在所述参考平面的第一区域上形成第一图案;红外结构光发射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侧,并且配置来经由所述至少一个通孔之一投射具有第二图案的红外结构光,其中在投射到所述参考平面时,所述红外结构光发射模块在所述参考平面的第二区域上形成第二图案;以及红外光感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侧,与所述红外结构光发射模块分离地设置,并且配置来经由所述至少一个通孔之一拍摄所述红外结构光的反射光,从而生成第一图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用于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二图案的变形确定所述第二区域上是否存在目标对象、以及所述目标对象的深度和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在其第一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投影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侧,并且配置来经由所述至少一个通孔之一投影预设的第一图案;红外结构光发射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侧,并且配置来经由所述至少一个通孔之一投射具有第二图案的红外结构光;以及红外光感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侧,与所述红外结构光发射模块分离地设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在满足预设条件时,利用所述投影模块将所述第一图案投影到参考平面,其中所述投影模块在所述参考平面的第一区域上形成第一图案;利用所述红外结构光发射模块将所述第二图案投影到所述参考平面,其中所述红外结构光发射模块在所述参考平面的第二区域上形成第二图案;利用所述红外光感测模块经由所述至少一个通孔之一拍摄所述红外结构光的反射光,从而生成第一图像数据,其中所述第一图像数据用于通过相对于所述第二图案的变形确定所述第二区域上是否存在目标对象、以及所述目标对象的深度和所述目标对象在所述第二区域内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能够集成用于获取深度信息的模块,并且利用所获取的深度信息来扩展电子设备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外观的例示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25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超声波的非接触式手势识别方法及其装置
- 下一篇:集成电力机架和其组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