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材料格栅结构低速冲击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31982.8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3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志伟;江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5/22 | 分类号: | G01S5/2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格栅 结构 低速 冲击 定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结构低速冲击定位方法,属于复合材料结构类工程结构健康监测领域。
背景技术:
格栅结构是由加强肋和蒙皮组成,加强肋呈正多边形网格分布,结构表现各向异性。格栅结构一经问世,就以其拓扑优化性、抗腐蚀能力好、防损伤扩散性能好以及可设计性好等优势受到航空航天领域的高度关注。为了满足航空航天器轻质化的要求,出现了复合材料格栅结构(AGS)。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比模量和抗腐蚀性,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复合材料应用到格栅结构中,并逐渐在航空航天工业中推广应用。但是由于复合材料在外界冲击下,其内部结构易产生不可视的损伤,导致结构刚度下降,影响整体性能,因此很有必要将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应用到复合材料格栅结构中,以实现结构的自诊断和自修复。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AGS的健康监测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而对AGS的损伤定位和损伤评估是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一个研究方向。日本东京大学的N.Takeda等人(Takeya H,Ozaki T,Takeda N.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of advanced grid structure using multipoint FBG sensors[C]//Smart Structures and Material s2005.Proc of SPIE:Vol.5762.2005:204-211.)(Amano M,Takahashi I,Okabe Y,et al.Identification of damage location in advanced grid structures using fiber bragg grating sensor[C]//Smart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2005.Proc of SPIE:Vol.5765,2005:644-655.)首先对飞机方向舵的格栅结构进行了健康检测的研究,通过对比损伤前后的应变差成功地检测到筋的开裂、筋与蒙皮的脱层;但是该方法只在结构损伤较为严重的分析是有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陈振英等人(《先进复合材料格栅加筋结构(AGS)的损伤定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应用模态振型曲率方法,成功地检测出复合材料格栅结构的肋板脱粘与断裂损伤,但该方法无法检测出格栅结构的蒙皮损伤;蓝友泽等人(《基于频响函数的复合材料格栅结构损伤检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针对传统模态应变能无法检测AGS蒙皮损伤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频响函数虚部的损伤检测方法,但该方法极易受环境噪声的影响,因此很难在工程中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识别AGS在服役过程中遭受的外在冲击载荷的大小和位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结构低速冲击定位方法,基于牛顿法的无约束优化算法,通过迭代就能够获取声发射源的位置及Lamb波的群速度,本算法结合了线搜索和多项式后退技术,保证任意初始值开始迭代时都能快速收敛。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材料格栅结构低速冲击定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冲击定位
根据时差定位法,在构件表面有规则地布设4个压电传感器(分别为PZT1,PZT2,PZT3,PZT4),并对传感信号进行适当的处理,测量出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的时间差并换算得到声发射源,即冲击位置,假设冲击源I的坐标为(xI,yI),由冲击引发的Lamb波传播的波速为Vg,到达各传感器的时间为ti,那么通过求解下列方程组就可以得到冲击源的位置:
(x1-xI)2+(x-yI)2-(t1Vg)2=0
(x2-xI)2+(x-yI)2-[(t1+Δt12)Vg]2=0 (1)
(x3-xI)2+(x-yI)2-[(t1+Δt13)Vg]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19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电转换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扶梯装置及具有该扶梯装置的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