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气象条件提高冬小麦弱势粒的粒重增加产量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31143.6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7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毕建杰;刘建栋;周勋波;徐东高;谭秀山;邬定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G25/00;A01G7/06;A01C21/00;A01N37/42;A01P2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段毅凡 |
地址: | 271018 山东省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气象条件 提高 冬小麦 弱势 粒重 增加 产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栽培方法,尤其是利用气象条件的冬小麦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的产量由亩穗数、穗粒重、千粒重这三个因素构成,经过了几代小麦栽培、育种科学家的努力和肥水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化肥的使用,冬小麦产量由过去100公斤每亩提高到目前550公斤每亩。但是冬小麦栽培随着亩穗数的增加,易造成田间小麦光照不足、小麦倒伏,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因而难以继续实现随亩穗数的增加而达到增产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小麦生产上探索最理想的增产途径是保证亩穗数的前提下,如何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等新的栽培模式。但又面临着诸多困难。目前我国小麦生产在品种方面主要有三条途径:分别是大穗型品种、中穗型品种和小穗型品种,分别对应着三条栽培模式。大穗型品种栽培上主要存在着分蘖不足易形成亩穗数少,尽管穗粒数和千粒重高,若播量不足最终不易实现高产;中间型品种较少、而且对肥水和栽培技术要求极严格,生产上很少采用;小穗型品种分蘖力强、亩穗数多、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低,也不易实现高产。但生产上还是以大穗型品种和小穗型品种为主,因而实现小麦高产还需要继续研究这两个品种的高产的栽培方法。这就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每一个小麦的穗子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的小穗和每个小穗的每个籽粒都存在着强势粒和弱势粒。强势粒发育快、获取的营养多、籽粒饱满、粒大粒重;弱势粒发育慢、获取的营养少、籽粒不饱满、粒小;小麦从开花到种子成熟时期一半的半熟期是灌浆的转折点,弱势粒实际的半熟期比理论半熟期提前,因而不能完成理论灌浆过程,如何解决这一矛盾。这时再用肥水等栽培方法已是为时已晚,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使小麦产量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仍然徘徊在550公斤每亩的水平,育种上和栽培方法上作了很多努力,但是很少有跨越600公斤每亩先例。而且现有的栽培方法还克服不了强势粒和弱势粒的问题,致使小麦即使同一个品种,生产出来的小麦籽粒大小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小麦的外观物理品质,自然会影响小麦的加工品质。另外,弱势粒在分化和生长发育过程中也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和养分,故弱势粒结实性差和粒重低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小麦水分、养分的高效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冬小麦栽培技术无法实现继续增产和小麦外观物理品质差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气象条件提高冬小麦弱势粒的粒重增加产量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措施:
第一:冬小麦穗分化期施肥措施
在冬小麦穗分化初期,在小麦叶面喷施氯化钾,穗分化初期结束时测量小麦叶片中ABA的含量,如果ABA的含量低于3ng/gFW,就需要在小麦穗分化后期田间追施速效氮肥如尿素,其中:
所述的小麦穗分化初期喷施氯化钾的操作方法为:当白天气温高于7℃,夜间高于1℃,小麦田叶面喷施氯化钾(KCL)1.5kg/亩,可促进穗分化进程5-7天;当白天气温低于7℃,夜间低于1℃,不宜进行,原因是穗分化还未开始;
所述的小麦穗分化后期追施速效氮肥的操作方法为,当白天气温低于18℃,夜间低于7℃,结合划锄、追施尿素15Kg/亩,然后浇水,每亩150方,可加快小麦穗分化进程7天左右;当白天气温高于18℃,夜间高于7℃,不宜进行,原因是穗分化已经结束。
通过叶面喷施氯化钾和追施尿素加起来可加快小麦穗分化进程15天左右,这增加了小麦的物质积累,从而显著提高小麦穗期的碳花比(小麦植株中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小花数的比值),提高了弱势粒灌浆中的限制因素---灌浆初期的籽粒的生理活性,增加胚乳细胞增殖速率,从而增加小麦胚乳细胞数,增加籽粒库容,最终促进小麦弱势粒的发育,变得充实,实现结实率和弱势粒粒重提高的效果。
在穗分化结束时应达到的标准是小麦叶片中ABA的含量不低于5ng/gFW,如果达到这个标准,就采取下面第二措施,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需要同时采用下面第二和第三措施。
第二:冬小麦结实期的干旱—湿润交替灌溉措施
在冬小麦灌浆至结实期,小麦田0-20cm深度土壤相对湿度一般都低于45%,所以采用轻度干旱—湿润交替方式,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小麦开花后7天即进入灌浆期,先根据气温,当当天气温小于28℃、大于15℃,即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进行灌溉,每亩150方,然后10天不浇水,第11天测定小麦田0-20cm深度土壤相对湿度,若相对湿度低于45%,再灌溉100方/亩,以后持续不浇水,形成轻度干旱—湿润交替状态,第一水浇水量大于100方,第二水浇水量要小一些原因是以免小麦倒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农业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11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日光灯管
- 下一篇:一种汽车仪表板骨架模态试验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