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推进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30321.3 | 申请日: | 2014-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3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罗树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树基 |
主分类号: | B63H11/04 | 分类号: | B63H11/04;B63H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7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推进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推进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船舶在水中航行,水流经船舶时,由于船舶首尾两端的过水断面大,而舯部的过水断面小,根据流体连续性和伯努利方程,则船首水流速度小,压力高;舯部水流速度大,压力低;船尾水流速度小,压力高。由船首向舯部水流的加速而使储备的动能减少,继续流向船尾时,到了船最尾端水流速度趋近于零;形成船后有部分水分子停滞,同时受到船尾的高压作用,使船体表面附近水流产生倒流,因而产生漩涡,漩涡的产生降低了船尾的压力,这样与船首形成了压力差,也就产生了漩涡阻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推进系统,它通过改进推进器的进水方式,使船体尾部的漩涡阻力大大减小,提高船舶推进器的推力和减小船舶航行阻力。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船舶推进系统,它主要包括推进器、推进器导管、进水口和引水管道等组成,所述推进器安装在推进器导管内;所述推进器导管和引水管道均设置在船体的内部;所述引水管道的进水口开设在推进器到船首之间的船体外壳上,所述进水口有一个或数个;所述推进器导管的排水口开设在船体的尾部。所述的推进器为螺旋桨或水泵。本申请主要是先将船体前部的水流直接引流到推进器,再通过推进器的加速后向船体后部排出,为船体提供前进的动力;反之,则为船体提供后退的动力。
对于进水口的设计有如下几种方案:
方案一:在船体外壳的左右两边均开设进水口,且进水口空载时位于水面之下。
方案二:在船体外壳的船首处开设一个、两个或多个进水口,且进水口空载时位于水面之下。
方案三:在船体外壳的左右两边和船首处均开设进水口,且进水口空载时位于水面之下。
方案四:在船体外壳的船底部开设进水口。
方案五:在船体外壳的船底部和船体外壳的左右两边均开设进水口,且进水口空载时位于水面之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在船体的船首或船体的左右两边将水引入船体内直至螺旋桨(推进器),使船体尾部的漩涡阻力大大减小,同时还能提高推进器的推力。
二、由于船舶的螺旋桨设置在船体尾部,可设置在推进器导管内,推进器导管直接安装在船体尾部的体内,船体的总推力等于螺旋桨的总推力加上水流本身的动能产生的推力,从而提高了效率,在风浪中具有很好的性能,并保证螺旋桨不易受到损坏。
三、提高船舶的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从船首和船体的左右两边同时将水引入船体内直至螺旋桨主剖视图。
图2为从船首单进口和船体的左右两边同时将水引入船体内直至螺旋桨俯视剖视图。
图3为从船首双进口和船体的左右两边同时将水引入船体内直至螺旋桨俯视剖视图。
图4为从船首将水引入船体内直至螺旋桨主剖视图。
图5为从船首单进口将水引入船体内直至螺旋桨俯视剖视图。
图6为从船首双进口将水引入船体内直至螺旋桨俯视剖视图。
图7为从船体的左右两边将水引入船体内直至螺旋桨主剖视图。
图8为从船体的左右两边将水引入船体内直至螺旋桨俯视剖视图图。
图9为从船底将水引入船体内直至螺旋桨主视剖视图。
图10为从船底将水引入船体内直至螺旋桨俯视剖视图。
图11为从船底和船体的左右两边同时将水引入船体内直至螺旋桨主视剖视图。
图12为从船底和船体的左右两边同时将水引入船体内直至螺旋桨俯视剖视图。
标号说明:1-螺旋桨 2-螺旋桨尾轴 3-引水管道 4-进水口 5-推进器导管 6-内燃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上述技术内容和构造特点能更容易地被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技术要点对本申请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 ~图12所示,图中箭头方向均表示船体前进时水流的流向。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推进系统,它主要是由推进器和水流管道构成。为了简化说明,所述的推进器以螺旋桨1为例说明,所述螺旋桨1是由内燃机通过螺旋桨尾轴2带动,所述的水流管道包括带有进水口4的引水管道3和带有排水口的推进器导管5。具体实施方案:所述螺旋桨安装在推进器导管5内;所述引水管道3和推进器导管5设置在船体的内部;所述进水口开设在推进器到船首之间的船体外壳上,所述进水口位于船舶空载时水面之下,所述进水口有一个或数个;所述推进器导管5的排水口开设在船体的尾部。所述螺旋桨位于推进器导管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树基,未经罗树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303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大尺寸高空气球释放方式
- 下一篇:一种微电机的风叶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