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蒜苗籽种子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28581.7 | 申请日: | 2014-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1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跃;陈涛剑;张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大跃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3000 甘肃省武威市***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蒜苗 籽种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蒜苗籽种子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大蒜是属百合科葱属的多年生草本,虽然有强烈的蒜臭气,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以及较高的药用价值。基于其丰富的营养成分以及明显的生理功效,我国大蒜种植面积大而广,是世界上大蒜产量最高的国家。然而,由于种植面积过大,一度出现大蒜价格下跌严重,造成了蒜农巨大的经济损失,导致大蒜种植及市场出现不稳定因素,但随着大蒜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大蒜种植成本明显下降,大蒜市场将会逐渐趋于稳定。
目前,大蒜种植逐步推进机械化,但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技术,即为采用成熟蒜瓣的个体播种的自然生长过程。据统计,用蒜瓣播种,按现行价格计算成本,每亩地要用2000元的种子,人工1000元/亩,那么直接成本就是3000元以上。由此可见,即使采用机械化种植而降低人工成本费用,仍然需要投资2000元以上的种子成本,同时,采用传统种植技术种植大蒜的产量约为5~6吨,加之水肥等诸多因素,经济效益并不是很高。
近年来,随着大蒜市场逐步趋于稳定,其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有关大蒜种植的新技术也不断提出,但都以水肥、栽培方法、功能性大蒜的改进为主,对于大蒜种子的研究却无从涉及。如专利CN103348811A公开了一种大蒜不同生长时期的肥料施用配方,其采用合理施肥而减少肥料浪费,进而降低成本;专利CN101116400A公开了一种含碘大蒜的种植方法,其通过施用固体碘有机 肥达到增加大蒜碘分的目的,虽然以其含碘高的特性可吸引市场,但成本高的缺陷却导致其价格昂贵,消费人群小;专利CN101695246A公开了一种日光温室大蒜越冬栽培方法,虽然可满足冬季鲜蒜的市场需求,但温室投资成本高,产量低的问题限制了其经济效益;专利CN103548627A公开了一种大蒜病害面包蒜的防治方法,通过减少病害增加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虽然可适当提高经济效益,但增幅却较小,仍然不能应对市场骤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蒜苗籽种子的培育方法,应用组织切片培育技术,培育出可直播的蒜苗籽,达到降低种子成本,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蒜苗籽种子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组织切片手段,进而通过每年120天的春化阶段(低温越冬)-10~25℃的培育,培育出可直播的蒜苗籽,具体步骤如下:
1、种子培育
1)种子初选:
①将大蒜在冬季进行低温贮藏,贮藏温度为-10~25℃,待春季温度逐渐回升至3月初后从贮藏窑拿出;
②将整好的地块,亩施农家肥1500~2000公斤,然后作宽45cm×15cm的株、行距进行播种;
③经昼温为-8~12℃的低温阶段25~30天,到3月中下旬正常出苗,4~5月份随气温的回升,地上部分迅速生长达20~30cm;
④待幼苗生长80天左右,浇水并追施磷酸二铵15kg/亩,同时进行培土;
⑤大蒜抽苔时,浇水并追施磷二铵20kg/亩,再进行中耕培土,做成30cm高的垄沟以利于防涝排水;
⑥在8月下旬开花最盛期,视雨水情况浇水,若雨水增多时,要防止排涝;
2)种子复选
①从种子初选当年11月份至次年3月下旬的低温春化阶段中,应对地上枯死的茎杆和叶进行焚烧处理;
②越冬的根茎在立春进行萌芽,而后经历芽分化、抽苔以及花期,于10月初旬种子成熟进行收获,在此过程中,应追施有机肥料和磷肥,改善土壤通气性,并控制土壤PH值在6~6.5的范围内;
2、育苗
1)育种苗床:选择排水良好、杂草少、肥沃的平整土地,全面施肥、深耕后作宽45cm、高15cm的垄;
2)播种育苗:将经初选、复选的原种在3~4月份以15cm的行距在垄上条播,播好种以后覆盖1cm厚的细沙,以利出苗,其中,播种量为1~1.5公斤/亩,且播种前须浸种一昼夜;
3)定植:原种苗在9月份左右的3~4片真叶时进行定植,每穴移栽原种苗4~5株;
3、苗床管理
原种蒜苗在其2~3年的生育过程中,均可进行制种,但头年因分蘖数少,种子产量极低,第2年种子产量最高,第3年因根茎过密,产量稍有下降,因此,根据制种次数不同,苗床也有不同的要求:3年内制种2次以上,则以垄宽75cm,株距20cm的单行种植为宜;3年内制种2次,则以3行以上的密植栽培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大跃,未经张大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85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