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避难硐室补氮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24666.8 | 申请日: | 2014-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5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凯;李玉贵;张晓升;曾庆华;辛泳霖;田海明;张兆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46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避难 硐室补氮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氮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避难硐室的补氮装置。
背景技术
避难硐室作为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抵御瓦斯爆炸的冲击、隔绝有毒害的气体,尤其当井下发生矿难后,避难硐室可为无法及时撤离的人员提供安全、密闭的生存空间,并且为避险人员提供氧气、食物和水等生存必须物,从而为人们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
当避难硐室的压风供给系统不能进行正常工作时,需要开启压缩氧供给系统给避难硐室内输送氧气,随着氧气输送时间的流逝,避难硐室内的氧浓度会随之升高,当氧浓度过高时避险人员会出现氧中毒现象,因此需要适时地向避难硐室内补充氮气(空气)以平衡硐室内的氧浓度;此外,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中的相关规定,避难硐室内的气压应该始终保持高于外界气压100~500Pa,因此避难硐室应具备维持合适气压的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适时为硐室内补充氮气、且能够维持硐室内气压的避难硐室补氮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避难硐室补氮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开有第一进气口和出气口,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控制阀的一端口连通,第一控制阀的另一端口与三通接头的一个接口连通,三通接头的另一个接口与氮气压力表相连,三通接头的最后一个接口与气体流量计的一端相连,气体流量计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所述箱体上还开有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控制阀的一端口连通,第二控制阀的另一端口与压差表相连。
所述箱体的出气口处设有消声器;所述箱体的第一进气口处和第二进气口处分别设有第一穿板接头和第二穿板接头;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均为卡套角型针阀;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均设置于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箱体的顶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空气从第一进气口进入箱体内的补氮管路,通过开启第一控制阀,空气一方面流向氮气压力表,一方面经过气体流量计从出气口进入避难硐室内;氮气压力表用于显示进入补氮管路中的氮气的压力值,气体流量计用于显示补入避难硐室内的氮气流量、并可根据显示的流量值调节氮气的输出量;通过上述装置,可方便、快捷地控制氮气向避难硐室内的供给,有效地降低了硐室内的氧气浓度。
2、本发明中,空气从第二进气口进入箱体内的压差检测管路,通过开启第二控制阀,空气流向压差表,压差表用于检测硐室内外的压差,通过观察压差表的显示值,若硐室内外的压差小于100 Pa,则开启第一控制阀向避难硐室内供给空气,以维持硐室内外的压差高于100 Pa,为避险人员提供舒适的生存环境。
3、本发明中,补氮装置集氮气供给功能和室内外压差检测功能于一体,使避险人员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A-A视图;
图4为图1的B-B视图;
图中:1为箱体,2为第一控制阀,3为三通接头,4为氮气压力表,5为气体流量计,6为第二控制阀,7为压差表,8为消声器,9为第一穿板接头,10为第二穿板接头,11为不锈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避难硐室补氮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上开有第一进气口和出气口,可在第一进气口处设置第一穿板接头9,空气从第一进气口进入箱体1内的补氮管路;第一进气口与第一控制阀2的一端口连通,第一控制阀2的另一端口与三通接头3的一个接口连通,通过开启或关闭第一控制阀2,可控制是否向硐室内供给空气,第一控制阀2可为卡套角型针阀;三通接头3的另一个接口与氮气压力表4相连,三通接头3的最后一个接口与气体流量计5的一端相连,气体流量计5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气口连通,可在出气口处设置消声器8,空气经过气体流量计5后通过消声器8消除噪声后才进入避难硐室内。
所述箱体1上还开有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处可设置第二穿板接头10,空气从第二进气口进入箱体1内的压差检测管路,第二进气口与第二控制阀6的一端口连通,第二控制阀6的另一端口与压差表7相连,第二控制阀6可为卡套角型针阀;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均可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所述出气口可设置于所述箱体1的顶部;为了便于观察操作,所述氮气压力表4、气体流量计5和压差表7均可安装在箱体1的外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46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