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层结构玻璃荧光粉片及其制备方法及发光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24295.3 | 申请日: | 2014-03-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30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 发明(设计)人: | 李乾;邓燕青;田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层 结构 玻璃 荧光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发光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照明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层结构玻璃荧光粉片及其制备方法及发光装置。一种多层结构玻璃荧光粉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第一光功能材料、玻璃粉及有机载体混合制得第一浆料,将第二光功能材料、玻璃粉及有机载体混合制得第二浆料;将所述第一浆料覆盖在第一基板上,在第一温度下烘干,使至少部分所述有机载体挥发,得到第一功能层,所述第一温度低于所述玻璃粉的软化点;将所述第二浆料覆盖在所述第一功能层表面,得到第二功能层;将所述覆有功能层的第一基板在第二温度烧结,得到具有多层结构的玻璃荧光粉片。本发明的多层结构玻璃荧光粉片及其制备方法及发光装置能更加高效的制备多层结构玻璃荧光粉片和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结构玻璃荧光粉片及其制备方法及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荧光粉作为的光波长转换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LD(Laser Diode,激光二极管)光源和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中,其接受来自激发光源发射的激发光,在被激发后产生受激发光再发射出去。在实际应用中,荧光粉往往与载体混合成浆料,被直接涂覆在相应位置形成涂层,或先制成荧光粉片层再粘结在相应的位置处。荧光粉片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根据应用需要,制备成多层结构,各功能层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在目前的大功率激光光源的应用中,常用的制备荧光粉片的方法是以硅胶作为粘接剂,加入荧光粉混匀后在铝或其他金属基板上刮涂的方式成膜,经过160-260℃烘烤后得到荧光粉片层。但是以硅胶为主要粘接剂制备出的荧光粉片导热、耐热性较差,而且在高温下易软化,对粉片的光学性能产生影响,造成光效急剧下降,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粉片还会因硅胶在高温下发黑而失效。
为解决有机粘接剂导致的粉片耐热性低下的问题,采用了以无机物(玻璃相)作为粘接剂的方法。玻璃作为粘接剂的好处是耐热温度高,不会产生因高温而发黑失效的问题,而且粉片硬度较好,利于组装。
采用玻璃作为粘接剂时,制作单层的荧光粉片较为容易,但是制作多层结构的荧光粉片时,会碰到很多工序、工时和性能上的困难。例如,由于玻璃粉作为粘接剂的荧光粉片需要较高温度烧成(一般高于500℃),烧成之前玻璃粉是起不到粘接作用的,因此在制作多层结构的荧光粉片时,大多采用分批多次烧结的工序,依次刷涂、烧结各功能层。这样不但会耗费很多的工作时间,耗费大量的能源,各功能层之间的结构也不稳定,容易在层界面处产生分层开裂等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多层结构玻璃荧光粉片的制备方法,能够高效、节能的制备多层结构玻璃荧光粉片及发光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高效、节能的制备多层结构玻璃荧光粉片的方法,来制备多层结构玻璃荧光粉片及发光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结构玻璃荧光粉片的制备方法,其可包括以下步骤:
a)将第一光功能材料、玻璃粉及有机载体混合制得第一浆料,将第二光功能材料、玻璃粉及有机载体混合制得第二浆料;
第一光功能材料和第二光功能材料中,至少其中一种包含荧光粉;
b)将第一浆料覆盖在第一基板上,在第一温度下烘干,使至少部分有机载体挥发,得到第一功能层,第一温度低于玻璃粉的软化点;
c)将第二浆料覆盖在第一功能层表面,得到第二功能层;
d)将覆有功能层的第一基板在第二温度烧结,得到具有多层结构的玻璃荧光粉片。
优选地,步骤b)中的第一温度为50-200℃,烘干时间为5-60分钟。
优选地,第一基板为陶瓷基板,该陶瓷基板包含氧化铝、氮化铝、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锆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242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