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西藏浅棕色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9729.0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5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姚一建;李斌斌;蒋思萍;魏铁铮;徐爱国;王晓亮;张祖堂;普布多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A01H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西藏 棕色 蘑菇 菌株 及其 实体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西藏浅棕色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J.E.Lange)Imbach]是当今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产量最多的全球性食用菌,也是我国最大宗的出口创汇食用菌之一。它以其丰富的营养、鲜美的口味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非常适合现代人的美食追求。
双孢蘑菇的人工栽培始于法国路易十四时代,随后在欧洲和北美各国迅速推广。20世纪2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目前全世界有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栽培双孢蘑菇,中国的双孢蘑菇总产量位居世界前列。然而,目前我国双孢蘑菇的主栽菌株来源比较单一,遗传基础狭窄,可能造成双孢蘑菇菌种的抗逆性和对不良环境适应能力的降低,加速双孢蘑菇菌种的退化,从而不利于双孢蘑菇的栽培生产。
我国现有的双孢蘑菇栽培种质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白色品系居多,鲜有棕色品种,野生的双孢蘑菇种植资源十分缺乏。因此,从我国境内采集得到野生双孢蘑菇菌株,将有利于丰富我国野生双孢蘑菇种质资源库,推进双孢蘑菇菌种的选育和改良,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西藏浅棕色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西藏浅棕色双孢蘑菇新菌株是从西藏林芝采集到野生菌新鲜标本,经组织分离培养和驯化而成。该菌株被命名为“双孢蘑菇2091”,并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8307。
所述西藏浅棕色双孢蘑菇2091(CGMCC No.8307)在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栽培所述西藏浅棕色双孢蘑菇2091(CGMCC No.8307)得到的子实体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培养所述西藏浅棕色双孢蘑菇2091(CGMCC No.8307)得到的菌丝体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西藏浅棕色双孢蘑菇2091(CGMCC No.8307)子实体的栽培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1)母种制备:将所述西藏浅棕色双孢蘑菇2091(CGMCC No.8307)接种到母种培养基上(一般为试管斜面),22℃–26℃(如24–26℃,具体如24℃)避光培养,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基,得到的菌丝体作为母种;
其中,接种量为每20cm2表面积的所述母种培养基中接入0.2cm×0.2cm面积大小的所述西藏浅棕色双孢蘑菇2091(CGMCC No.8307)的菌丝。
(2)原种制备:将步骤(1)所得的母种转接到原种培养基上,22℃–26℃(如24–26℃,具体如24℃)避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基,得到原种;
其中,接种量为每500mL体积的所述原种培养基中接入3–5个0.5cm×0.5cm面积大小的所述母种的菌种块。
(3)栽培种制备:将步骤(2)所得的原种转接到栽培种培养基上,22℃–26℃(如24–26℃,具体如24℃)避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基,得到栽培种;
其中,接种量为每100mL体积的所述栽培种培养基中接入1mL体积的所述原种。
(4)接种及发菌:将步骤(3)所得的栽培种接入栽培料,22℃–26℃(如24–26℃,具体如24℃)避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
其中,接种量为每平米栽培面积的所述栽培料接入700–1000mL所述栽培种。
(5)覆土:步骤(4)培养的菌丝长至所述栽培料厚度的3/4时,开始在所述栽培料的料面上覆土,22℃–26℃(如24–26℃,具体如24℃)避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70%–75%,每天通风1次维持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浓度0.1%–0.5%(体积分数);
所述覆土具体为:向所述栽培料上覆盖一层厚度为3–3.5cm的土壤–麦壳混合物;所述土壤–麦壳混合物按照1m3土壤(生黄土或菜园土)掺入25kg麦壳(新鲜无霉变的麦壳)的量混合而成;所述土壤–麦壳混合物的pH为8–8.5,湿度为40%–50%(即土壤–麦壳混合物中水分的质量分数为4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97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化工生产中的分离器
- 下一篇:新型焦化除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