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西藏浅棕色双孢蘑菇菌株及其子实体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9729.0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5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姚一建;李斌斌;蒋思萍;魏铁铮;徐爱国;王晓亮;张祖堂;普布多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A01H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西藏 棕色 蘑菇 菌株 及其 实体 栽培 方法 | ||
1.双孢蘑菇2091,它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8307。
2.权利要求1所述双孢蘑菇2091(CGMCC No.8307)在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3.栽培权利要求1所述双孢蘑菇2091(CGMCC No.8307)得到的子实体。
4.培养权利要求1所述双孢蘑菇2091(CGMCC No.8307)得到的菌丝体。
5.权利要求3所述子实体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母种制备:将所述双孢蘑菇2091(CGMCC No.8307)接种到母种培养基上,22℃–26℃避光培养,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基,得到的菌丝体作为母种;
(2)原种制备:将步骤(1)所得的母种转接到原种培养基上,22℃–26℃避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基,得到原种;
(3)栽培种制备:将步骤(2)所得的原种转接到栽培种培养基上,22℃–26℃避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基,得到栽培种;
(4)接种及发菌:将步骤(3)所得的栽培种接入栽培料,22℃–26℃避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65%–75%;
(5)覆土:步骤(4)培养的菌丝长至所述栽培料厚度的3/4时,开始在所述栽培料的料面上覆土,22℃–26℃避光培养,空气相对湿度为70%–75%;
(6)出菇管理:步骤(5)的菌丝生长到土层表面时,转移至昼夜温差为6–10℃,光照强度为200–1000Lux,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的条件下培养3–5天;
(7)出菇:转移至环境温度为12℃–20℃,空气相对湿度为75%–90%,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浓度为0.05%–0.15%的条件下培养得到子实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种培养基为麸皮浸汁培养基;每升所述麸皮浸汁培养基按照如下方法配制得到:将麸皮100g放入900mL水中煮沸10min,取滤液加入琼脂20g、蔗糖或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维生素B110mg,再加水补足至1000mL,获得1L所述麸皮浸汁培养基。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种培养基和所述栽培种培养基均由青稞、干粪草、石膏粉、生石灰和水混合而成;所述青稞、所述干粪草、所述石膏粉和所述生石灰的质量配比为85:12:2:1;所述水在所述原种培养基和所述栽培种培养基中的质量百分含量均为65%。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料由栽培原料经二次发酵后得到;所述栽培原料由秸秆、动物粪便、过磷酸钙、碳酸氢铵、石膏粉、尿素和生石灰混合而成;所述秸秆、所述动物粪便、所述过磷酸钙、所述碳酸氢铵、所述石膏粉、所述尿素和所述生石灰的质量配比为60:35:1:0.5:2:0.5:2。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法中,栽培方式为层架栽培。
10.权利要求3所述子实体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972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化工生产中的分离器
- 下一篇:新型焦化除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