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配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19063.9 | 申请日: | 2014-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2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菊;贺狄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动力电池 梯次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配组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对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较高,当动力电池的容量衰减到一定程度后,为了确保电动汽车的动力性能、续驶里程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就必须对其进行更换。电动汽车使用后更换的电池,通常仍具有较好的性能水平,可以满足性能要求较低的应用领域。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需要将大量电动汽车使用后更换的电池进行重新配组后串、并联。目前,关于电池配组的专利已经很多,但多数是针对新电池,利用充放电容量或曲线,结合电压、内阻等参数进行配组。然而,对大批量电池进行充放电,存在耗时长,效率低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配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配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对电动汽车使用后更换的电池组进行容量测试,根据容量大小将电池组分成不同的等级;
(2)将相同等级内的电池组拆解成基本单元的单体电芯,检测单体电芯的外观和电压,将不良单体电芯剔除;
(3)测量合格单体电芯的内阻R1,并获得其初始内阻R0,计算单体电芯使用后的内阻增加率R%=(R1- R0)/R0*100%;
(4)根据R%值大小,将单体电芯分成若干个档位,统计每个档位电芯数量Ki;
(5)用每个档位电芯数量Ki除以待配电池组的串联数N,计算出需从各档位中取出的电芯数量k(i),使得每个并联模块内电芯数量达到预定的数量M,有档位电芯剩余或不足,与下一个相邻档位合并使用;
(6)计算各并联模块内电芯内阻增加率的均值,要求并联模块之间的极差值不超过预定值;
(7)将并联模块串联,形成M并N串电池组。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的电池组,是指使用前初始配组条件一致的电池组。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的使用后更换的电池组容量为使用前电池组容量的50%~85%。
本发明用于配组的单体电芯R%值≤200%。
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的不良单体电芯是指壳体有凹痕、腐蚀、漏液或电压低于标准值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步骤(6)中所述的极差值为内电芯内阻增加率均值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述的预定值为并联模块内电芯内阻增加率均值的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配组方法充分利用动力电池使用过程中容量衰减与内阻增加之间的显著相关性,用梯次利用电池内阻增加率估算容量的衰减程度,利用内阻增加率代替剩余容量作为配组分档的主要参数。避免了大批量梯次利用电池进行上、下柜分容,操作简单,极大的缩短了电池梯次利用配组周期、降低了梯次利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配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配组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对电动汽车使用后更换的电池组进行容量测试,根据容量大小将电池组分成不同的等级;
(2)将相同等级内的电池组拆解成基本单元的单体电芯,检测单体电芯的外观和电压,将不良单体电芯剔除;
(3)测量合格单体电芯的内阻R1,并获得其初始内阻R0,计算单体电芯使用后的内阻增加率R%=(R1- R0)/R0*100%;
(4)根据R%值大小,将单体电芯分成若干个档位,统计每个档位电芯数量Ki;
(5)用每个档位电芯数量Ki除以待配电池组的串联数N,计算出需从各档位中取出的电芯数量k(i),使得每个并联模块内电芯数量达到预定的数量M,有档位电芯剩余或不足,与下一个相邻档位合并使用;
(6)计算各并联模块内电芯内阻增加率的均值,要求并联模块之间的极差值不超过预定值;
(7)将并联模块串联,形成M并N串电池组。
步骤(1)中所述的电池组,是指使用前初始配组条件一致的电池组。
步骤(1)中所述的使用后更换的电池组容量为使用前电池组容量的50%~85%。
本发明用于配组的单体电芯R%值≤200%。
步骤(2)中所述的不良单体电芯是指壳体有凹痕、腐蚀、漏液或电压低于标准值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90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