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配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19063.9 | 申请日: | 2014-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2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菊;贺狄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动力电池 梯次 利用 方法 | ||
1.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配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对电动汽车使用后更换的电池组进行容量测试,根据容量大小将电池组分成不同的等级;
(2)将相同等级内的电池组拆解成基本单元的单体电芯,检测单体电芯的外观和电压,将不良单体电芯剔除;
(3)测量合格单体电芯的内阻R1,并获得其初始内阻R0,计算单体电芯使用后的内阻增加率R%=(R1- R0)/R0*100%;
(4)根据R%值大小,将单体电芯分成若干个档位,统计每个档位电芯数量Ki;
(5)用每个档位电芯数量Ki除以待配电池组的串联数N,计算出需从各档位中取出的电芯数量k(i),使得每个并联模块内电芯数量达到预定的数量M,有档位电芯剩余或不足,与下一个相邻档位合并使用;
(6)计算各并联模块内电芯内阻增加率的均值,要求并联模块之间的极差值不超过预定值;
(7)将并联模块串联,形成M并N串电池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配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电池组,是指使用前初始配组条件一致的电池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配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使用后更换的电池组容量为使用前电池组容量的50%~8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配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配组的单体电芯R%值≤200%。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配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不良单体电芯是指壳体有凹痕、腐蚀、漏液或电压低于标准值情况中的一种或多种。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配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的极差值为内电芯内阻增加率均值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述的预定值为并联模块内电芯内阻增加率均值的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906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