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参附丹冻干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16414.0 | 申请日: | 2014-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0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凌雪宇;赵鲁元;栾韦伯;曹明珠;曲林;刘文亮;单钰毓;井维洋;李文春;李殿明;王英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药集团中药二厂 |
主分类号: | A61K36/714 | 分类号: | A61K36/714;A61K9/19;A61P9/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7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参附丹冻干 口服 制剂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参附丹冻干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步骤一:制备红参提取液:
所述的红参提取液是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
将300~600重量份的红参药材粉碎成粗粉,加8~10倍量质量百分含量为50%~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5~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液至无醇味,然后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将滤液离心30~40分钟,取上清液过DM-101型大孔树脂,用4~6倍柱体积的水洗,再用6~8倍柱体积质量百分含量为50~7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然后将洗脱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08,得红参提取液;
步骤二:制备附子提取液:
所述的附子提取液是通过下述方法制得的:
将500~1000重量份的附子药材粉碎成粗粉,加8~10倍量质量百分含量为50%~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5~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液至无醇味,然后浓缩至相对密度1.1,将滤液离心30~40分钟,取上清液上DM-101型大孔树脂,用4~6倍柱体积的水洗,再用6~8倍柱体积质量百分含量为50~7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然后将洗脱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08,得附子提取液;
步骤三:制备丹参提取液:
所述的丹参提取液是通过下述方法提取的:
将500~1000重量份的丹参粉碎成粗粉,加入6~8倍量水溶液,煎煮三次,每次2~2.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0,加入质量百分含量为80%~90%乙醇至含醇量达到70%,静置24~36小时,滤过,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然后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08,得丹参提取液;
步骤四:将得到的红参、附子和丹参提取液混合后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将清膏共冷冻干燥,即得到参附丹冻干口服制剂;
其中,步骤四所述的冷冻干燥技术为分阶段冷冻干燥,共16个阶段,具体操作为:
第1阶段:温度由10℃到-25℃干燥60~90min;
第2阶段:温度由-25℃到-35℃干燥120~180min;
第3阶段:温度由-35℃到-42℃干燥180~240min;
第4阶段:温度由-42℃到-42℃干燥120~180min;
第5阶段:温度由-42℃到-33℃干燥150~180min;
第6阶段:温度由-33℃到-26℃干燥90~150min;
第7阶段:温度由-26℃-23℃干燥180~240min;
第8阶段:温度由-23℃到-20℃干燥270~300min;
第9阶段:温度由-20到-15℃干燥180~240min;
第10阶段:由温度-15℃到-10℃干燥240~300min;
第11阶段:由温度-10℃到-5℃燥180~240min;
第12阶段:温度由-5℃到0℃干燥300~360min;
第13阶段:温度由0℃到10℃干燥120~180min;
第14阶段:温度由10℃到20℃干燥90~150min,
第15阶段:温度由20℃到35℃干燥150~210min;
第16阶段:温度为35℃干燥90~120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参附丹冻干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红参提取液的提取方法为:
将300~500重量份的红参药材粉碎成粗粉,加8~9倍量质量百分含量为60%~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5~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液至无醇味,然后浓缩至相对密度1.1,离心30~35分钟,取上清液过DM-101型大孔树脂,用4~5倍柱体积的水洗,再用6~7倍柱体积质量百分含量为60%~7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然后将洗脱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得红参提取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药集团中药二厂,未经哈药集团中药二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164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