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扭拉杆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7967.X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4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曾肇豪;樊帆;胡培龙;徐璋;李玉发;李世杰;刘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00 | 分类号: | B60K5/00;F16F1/38 |
代理公司: | 深圳众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25 | 代理人: | 朱业刚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杆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悬置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抗扭拉杆。
背景技术
抗扭拉杆是连接动力总成和副车架的重要零件,如图1所示,传统的抗扭拉杆通常包括金属连接杆11以及连接杆11两端的支架,两端的支架内均设置有衬套,一端为大衬套14,另一端为小衬套15。大衬套和小衬套均由内管、外管、橡胶体硫化固定在一起,小衬套15的内管与动力总成相连,大衬套14的内管与副车架相连。这样,抗扭拉杆可控制动力总成的运动,同时减少动力总成的振动向副车架的传递,提高整车NVH(Noise噪声、Vibration振动、Harshness声振粗糙度)性能。
如图2所示,传统大衬套是由内管16,外管17、橡胶体18硫化固定在一起,因所述大衬套的内管16为圆筒形内管,在大衬套的长期工作受力过程中,所述橡胶体18与所述大衬套内管16的粘接强度难以承受长期的应力作用,导致所述橡胶体18的疲劳寿命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大衬套橡胶体的疲劳寿命较低等缺陷,提供一种抗扭拉杆。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抗扭拉杆,包括杆体、大端套筒和小端套筒,所述大端套筒和小端套筒分别固定于所述杆体的两端,所述大端套筒内设有大端衬套,所述小端套筒内设有小端衬套,其中,所述大端衬套包括中心设有内孔的X形内管、橡胶主簧和橡胶限位块,所述X形支撑件的周部设有四个内凹弧形面,以所述大端套筒的中心轴为z轴,以所述大端套筒和小端套筒的圆心连线为x轴,以同时垂直于所述x轴以及z轴并过所述大端套筒圆心的直线为y轴,所述四个内凹弧形面包括位于所述x轴方向上并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内孔两侧的两个限位块支撑面和位于所述y轴方向上并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内孔两侧的两个主簧支撑面,所述限位块支撑面上固定有所述橡胶限位块,所述主簧支撑面上固定有橡胶主簧,所述橡胶主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大端套筒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支撑面为圆滑弧面,所述橡胶限位块与所述圆滑弧面硫化连接。这样,因抗扭拉杆工作时,所述大端衬套的受力方向为所述大端衬套和所述小端衬套的连线方向。因此,所述橡胶限位块主要受压缩力。所述大衬套X形内管的限位块支撑面为弧面,弧面为圆滑的圆弧面,且弧面面积比平面面积大,即与限位块的接触面较大,在橡胶限位块碰撞时,可分散限位块的应力,提高橡胶限位块的疲劳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主簧支撑面包括一平面和与分别所述平面的两端平滑连接的小圆弧面,所述橡胶主簧与所述平面及其两端的所述小圆弧面硫化连接。这样,因抗扭拉杆工作时,所述大端衬套的受力方向为所述大端衬套和所述小端衬套的连线方向。因此,橡胶主簧主要受剪切力。所述两个主簧支撑面不是单纯的圆弧面,而是由两个半径较小的圆弧面和一段平面组成,圆弧面与平面为相切关系。在橡胶主簧承受剪切应力时,所述平面两端的小圆弧面可分散所述橡胶主簧的应力,提高橡胶主簧的疲劳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支撑面的圆滑弧面的弧面半径为R1,所述主簧支撑面的小圆弧面的弧面半径为R2,所述R1:R2为(2.5-3.5):1,更优选为3:1。这样,因橡胶主簧在工作时主要受剪切力,如果R1和R2采用相等半径的圆弧面,在橡胶主簧与主簧支撑面的接触边缘应力最大,最容易撕裂。而采用所述限位块支撑面的圆滑弧面的弧面半径R1大于所述主簧支撑面的小圆弧面的弧面半径R2这样的设计,可减小橡胶主簧与主簧支撑面的接触边缘处的应力,提高橡胶主簧的疲劳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大端衬套还包括至少两片独立的内骨架,每一片所述内骨架分别位于所述橡胶主簧和所述大端套筒之间,每一片所述内骨架的一端与所述橡胶主簧固定连接,每一片所述内骨架的另一端与所述大端套筒固定连接。这样,本发明抗扭拉杆,大端衬套通过所述内骨架固定在拉杆大端套筒上。采用此设计,内骨架为独立的两片,制作过程中可以先将所述橡胶主簧与所述内骨架和X形内管固定连接,然后再将所述内骨架与所述大端套筒连接,这样就省略了现有技术中大衬套的外管部分,节省了外管的材料、制造和物流成本。并且所述内骨架在硫化后可随橡胶的收缩而向内移动,因此所述大端衬套硫化后不会产生残余应力,可省去缩径工序,节省了缩径设备的投入及缩径的工序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79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胎压传感装置及汽车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的轮胎拆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