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位净化岛结构及其构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7220.4 | 申请日: | 2014-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8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安树青;周灵燕;任丽君;张毓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2 | 分类号: | E02B3/02;E02B3/14;C02F3/32;C02F3/30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原位 净化 结构 及其 构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位净化岛结构,并且还涉及该原位净化岛结构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原位净化岛的概念是指以河道、湖泊的床体为载体而构建的用于对河道、湖泊的污染水系进行自然净化的设施。
江河湖泊作为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重要载体,具有防洪排涝、灌溉农田、供水、航运和养殖等经济功能、提供生物栖息地而藉以体现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改善环境、涵养水源和塑造景观等的生态功能,对城市的兴衰、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都有着重要的现实与未来意义。
保护水环境虽然早已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但是由于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大量的工业及城市生活污水因无法得到应有的处理直接排至江河湖泊,不仅对水体造成污染,而且还损及江河湖泊的床体土壤。特别是因水体遭诸如氮、磷、有机污染物及各类重金属元素等的污染而人为地造成水质亚化的状况愈发突出。因此,提高水处理能力和水处理效率并且使污水资源化对解决我国水资源日趋匮乏具有积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由于利用河道水体自然净化机理改善河道水质具有不侵占地面、不受地面建筑物的干涉、投资省、无能耗、趋于免维护和对水系环境的修复效果好且时效长等长处,因而受到业界的认可并逐渐成为趋势。然而,由于河水流量大、形貌复杂多变,加上水体自然净化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因而如果按照常规的污水处理方式处理,那么不仅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高,而且景观性差。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关于河道水体自然净化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授权公告号CN203247173U推荐的“一种高水力负荷土壤渗滤系统”,由表面覆盖层、布水槽、设置在布水槽中的布水管、第一人工填料层、第二人工填料层、底部承托层和出水管构成,要点在于:在第一、第二人工填料层之间设置粘土层,并且第一、第二人工填料层均由细颗粒蛭石层和粗颗粒蛭石层构成,细颗料蛭石层位于粗颗粒蛭石层之上。该专利方案虽然能够体现其说明书第0010段的技术效果,但是存在缺憾:其一,由于需要敷设管路(布水管和出水管),因而施工烦琐,并且一旦管路堵塞,则难以甚至无法维修;其二,由于第一、第二填料层分别由细颗粒和粗颗粒蛭石构成,且在底部承托层内需设置出水管,因而堵塞出水管的风险较大;其三,由于受结构的制约,因而难于甚至无法拦截河道水体的面源污染物。又如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3395930A提供的“一种生态护坡式污水土地渗滤系统及其渗滤方法”,该专利申请方案沿用河堤坡度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格栅池、厌氧水解池和多级护坡渗透床,形成阶梯状(也可称梯田状)构造,该专利申请方案存在构建成本高、构建难度大、运行能耗大并且景观效果差以及对河道坡岸具有挑剔性的欠缺。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探索,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进行了反复的推演实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对河道水系的污染物拦截而藉以显著改善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有利于体现持久的免维护效果并且无需消耗能源而藉以节约使用成本、有便于避免对应用场所的挑剔性而藉以体现对河道湖泊的适应性和有益于提高处理水量而藉以增进处理效率的原位净化岛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原位净化岛结构的构建方法,该方法施工简单而藉以节省构建成本、能将河床淤泥利用而节约资源并且能保障原位净化岛结构的所述技术效果的全面体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72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5kV双回路管型复合材料杆塔
- 下一篇:室内装饰饰面运送推车及运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