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芦荟纤维的制备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104102.8 | 申请日: | 2014-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4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奚柏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文理学院 | 
| 主分类号: | D01D13/00 | 分类号: | D01D13/00;D01F2/08;D01F11/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芦荟 纤维 制备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纤维合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芦荟纤维的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芦荟属为百合科(Liliaceae)的一属,灌木状肉质植物、也称多浆植物。芦荟的叶片中含有超过二百种化合物,当中包括有20种矿物质、18种氨基酸、12种维生素及其他各种不同的养分,包括多种黏多糖、脂肪酸、蒽醌类及黄酮类化合物、糖、活性酶等。蒽醌类又名安特拉归农综合体(Anthraquinone complex),有消毒杀菌的功效,主要存在于汁液里,可用在医学上,也可用在美容上。由于芦荟具有较好的美容、杀菌的功效,且具有绿色环保的特性因而为大众所喜爱。
但是芦荟汁液粘稠,使用不便。直接涂抹于皮肤,往往会沾染在衣物上,造成不便,而芦荟的杀菌功能往往有需要进行外敷方能见效。现有技术中,为了能够将芦荟的有效成分引入纤维中,往往使用了再生纤维技术,但是制备芦荟纤维的过程仍然在现有的再生纤维制备装置上进行。由于芦荟本身的性质特点,使用现有装置制备芦荟纤维,往往会对芦荟中的有效成分造成较大的破坏,降低了制成的芦荟纤维的杀菌功效。因此,有必要针对芦荟纤维的实际特点,研制一种专门针对于芦荟纤维制备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所制得的芦荟纤维无法保留其最大的杀菌功效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芦荟纤维的制备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芦荟纤维的制备装置,包括依顺序首尾相连的搅拌装置、纺丝装置、牵伸装置以及后处理装置;其中,
搅拌装置用于将超细芦荟粉体或者芦荟原液与再生胶原液按比例进行混合,充分搅拌后令超细芦荟粉体或者芦荟原液与再生胶原液之间混合均匀制成混合溶液;
纺丝装置用于通过纺丝孔挤压形成细流,细流进入含有H2SO4、Na2SO4以及ZnSO4的凝固浴液中被中和凝固形成溶胀丝条;
牵伸装置用于将溶胀丝条进行拉升得到塑化纤维;
后处理装置用于对塑化纤维进行水洗,并通过洗脱进行脱硫以及脱酸处理后得到成品纤维;
其中,超细芦荟粉体为经过超微粉碎后的芦苇纤维组织,芦荟原液为将芦荟组织压榨后得到的浆液;再生胶原液为植物性纤维通过碱液液化后得到的纤维素溶液。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浸渍装置;所述浸渍装置用于制备再生胶原液,将植物性纤维浸渍于碱液中,其中碱液浓度为220g/L-240g/L,浸渍温度为20℃-30℃,浸渍时间为2min-5min。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压榨装置;所述压榨装置用于将浸渍后的植物性纤维进行压榨除去多余碱液得到碱纤维素,压榨机的压榨度为2.8-3.3。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包括粉碎装置;所述粉碎装置用于将植物性纤维进行粉碎得到粉碎纤维,粉碎纤维的微粒尺寸为0.1mm-5.0mm。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老成装置;所述老成装置用于将粉碎纤维保持在恒温下进行老成;所述老成装置进行老成时,尚需要在恒温条件下的粉碎纤维内加入碱介质以提高粉碎纤维的聚合度。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老成装置为可以保持内部恒温条件为28℃-32℃,恒温时间大于6h-8h的老成鼓或者老成箱。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黄化装置;所述黄化装置用于对植物性纤维进行黄化处理,黄化时需在植物纤维中加入碱液并加入CS2,其中,加入CS2的量为植物性纤维中甲基纤维素含量的33%wt-36%wt。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脱泡装置;所述的脱泡装置用于脱除混合溶液中的气泡,经脱泡装置脱除气泡后的混合溶液中的气泡含量少于0.001%。
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与搅拌装置相连接,用于过滤混合溶液;所述过滤装置由多层织物或者植物性纤维层经相互交迭层叠而成。
根据上述制备装置制备得到的芦荟纤维。
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的技术效果:
适用于制备芦荟纤维,可以得到一种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的芦荟纤维,在于其他纤维,例如棉纱,混纺后,混纺面料亦可以获得芦荟纤维的抗菌效果。所制得的芦荟纤维可以保留再生纤维原有的性能指标,所制得的纤维不会因为加入芦荟成分而导致纤维性能指标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为芦荟纤维的制备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文理学院,未经绍兴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41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语音控制装置、语音控制方法和程序
 - 下一篇:可再充电的电化学电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