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烯和α-烯烃共聚物的溶液聚合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02235.1 | 申请日: | 2014-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0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俊;刘伟峰;李伯耿;范宏;卜志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10/16 | 分类号: | C08F210/16;C08F4/6592;C08F4/659;C08F2/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周烽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烯 烯烃 共聚物 溶液聚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烯和α-烯烃共聚物的溶液聚合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乙烯/α-烯烃共聚物是一类应用极其广泛的聚烯烃材料。随着共聚物中α-烯烃共单体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密度、结晶度、玻璃化温度逐渐降低,产品性能从热塑性塑料逐渐变成热塑性弹性体,大量应用于薄膜、纤维、管材、电缆、模塑加工等领域。目前工业上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生产有气相法、淤浆法和溶液法(Prog. Polym. Sci. 2001, 26, 1287-1336.)。相比于前两种方法,溶液法生产具有聚合反应器体积小、聚合时间短、产品牌号切换方便、乙烯单程转化率高、产物分子量调控精确、共聚物组成分布均匀等优势(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0, 27(2), 64-68.)。因此,溶液聚合工艺被广泛应用于乙烯基聚合物的生产,包括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丙橡胶(EPR、EPDM)、乙烯/苯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产品覆盖了热塑性塑料、热塑性弹性体、橡胶及粘合剂等多领域。
但是溶液聚合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烯烃溶液聚合使用大量有机溶剂,溶剂分离回收能耗大、成本高。此外,溶液聚合工艺中聚合物浓度普遍偏低,原因是聚烯烃材料溶解性差,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增加,溶液粘度增大,传质和传热阻力增加,易造成釜内结垢甚至管道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溶液聚合溶剂分离困难、聚合物溶解性差的缺点,提供一种乙烯和α-烯烃共聚物的溶液聚合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乙烯和α-烯烃共聚物的溶液聚合制备方法为: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向搅拌釜式反应器内同时或依次定量加入混合有机溶剂、α-烯烃共聚单体、助催化剂溶液、主催化剂溶液以及乙烯,其中,混合有机溶剂含有机溶剂A和超临界流体B。
该溶液聚合制备方法具有如下特征:
所述的混合有机溶剂中有机溶剂A与超临界流体B的质量比例控制在0.1~20,所述的主催化剂的浓度控制在1~100 μmol/L,所述的助催化剂与主催化剂的摩尔浓度比例控制在1.5~10000,乙烯的进料浓度控制在0.1~20 mol/L,所述的α-烯烃共聚单体与乙烯的进料摩尔浓度比例控制在0.01~25,所有物料在反应釜内的停留时间控制在2~120 min。
所述的溶液聚合制备方法,可以是间歇溶液聚合、半连续溶液聚合或连续溶液聚合中的一种。当采用间歇或半连续溶液聚合工艺时,所述的有机溶剂A、超临界流体B、α-烯烃共聚单体、助催化剂溶液、主催化剂溶液以及乙烯单体可以依次定量加入反应釜内,也可以同时加入反应釜内,但优先选择依次加入。当采用连续溶液聚合工艺时,所述的有机溶剂A、超临界流体B、α-烯烃共聚单体、助催化剂溶液、主催化剂溶液以及乙烯单体需同时连续加入反应釜内。
所述的有机溶剂A为具有6~10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或芳烷烃,优先选择正己烷、环己烷、甲基环己烷、正庚烷、异庚烷、正辛烷、异辛烷、正癸烷、异构烷烃油(Isopar)、甲苯、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用的溶剂需除水除氧。
所述的超临界流体B为具有3~5个碳原子的直链烷烃、异构烷烃或环烷烃,优先选择丙烷、正丁烷、异丁烷、环丁烷、正戊烷、异戊烷中的一种或多种。所用的溶剂需除水除氧。
所述的α-烯烃为3~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带支链的α-烯烃,优先选择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1-二十碳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用的α-烯烃共聚单体及乙烯单体都需除水除氧。
所述的助催化剂可以为甲基铝氧烷化合物、改性的甲基铝氧烷化合物、三(五氟苯基)硼化合物、三苯基碳鎓四(五氟苯基)硼化合物、N,N-二甲基苯胺四(五氟苯基)硼化合物、三异丁基铝、三甲基铝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022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