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烯酸催化剂及丙烯酸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97797.1 | 申请日: | 2014-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23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缪晓春;杨斌;徐文杰;奚美珍;汪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88 | 分类号: | B01J23/888;B01J23/885;C07C57/055;C07C51/2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酸 催化剂 合成 方法 | ||
1.丙烯酸催化剂,所述催化剂以SiO2为载体,活性组分由下列通式表示:
Mo12VaCubXcYdZeKfOj: ;
式中X为选自W、Cr、Sn中的至少一种;
Y为选自Fe、Bi、Co、Ni、Sb、Zr或Sr中的至少一种;
Z为选自La、Ce和Pr中的至少两种;
a的取值范围为1.0~10.0;
b的取值范围为0.5~8.0;
c的取值范围为0.8~11.0;
d的取值范围为0.5~6.0;
e的取值范围为0.9~2.0;
f的取值范围为0.1~1.0;
j为满足其它元素化合价所需的氧原子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催化剂,其特征是催化剂中载体的用量为催化剂重量的20~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催化剂,其特征在于a的取值范围为2.0~7.0;b的取值范围为1.2~5.5;c的取值范围为1.0~7.2;d的取值范围为0.8~4.8;e的取值范围为1.2~1.8;f的取值范围为0.1~0.7。
4.权利要求1中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所需量的钼酸铵及K源溶于水形成物料I;
b)将所需量V的偏钒酸铵溶于水形成物料II;
c)将所需量Cu的硝酸铜及X金属盐、Y金属盐和Z金属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物料III;
d)在搅拌下,将物料II和物料III分别加入物料I形成催化剂浆料;
e)催化剂浆料通过喷雾干燥得到粉末状催化剂前驱体1;
f)催化剂前驱体1在含氧气的气氛中于240-360℃下预焙烧2-8小时得到催化剂前驱体2;
g)将催化剂前驱体2使用选自硅溶胶作为粘结剂涂覆于球形惰性载体表面,前驱体2承载量占催化剂总重量的30%-90%;
h)在含氧气的气氛中于350-450℃中焙烧2-10小时得到球形催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和/或步骤h)中含氧气的气氛为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预焙烧温度为280℃-33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f)预焙烧时间为4-6小时。
8.丙烯酸合成方法,以丙烯醛、氧和水为原料,其中丙烯醛:氧:水的摩尔比为1︰(1~2)︰(1~3);
在反应温度为250~320℃,反应压力为0.1~0.12MPa,原料体积空速为800~1400h-1的条件下,原料与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丙烯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779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夹持整形机
- 下一篇:一种轨道车辆侧梁检测及自适应校正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