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解吸速度的纳米采油技术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97126.5 申请日: 2014-03-12
公开(公告)号: CN104912529A 公开(公告)日: 2015-09-16
发明(设计)人: 冯文光;冯博;冯妍;冯卓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能生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E21B43/22 分类号: E21B43/2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51 四川省***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提高 解吸 速度 纳米 采油 技术
【说明书】:

发明领域:该发明属油藏增储增产提高采收率。

技术背景:

第一,现已开发的油藏剩余油储量巨大。

常规驱油剂可以驱出高渗大孔缝的部分油,高渗孔缝壁面和中低渗孔缝的剩余油无法驱出。中国目前己开采30-50年的油藏只采出30%-50%。现有已开发的油气藏都是储量丰度很高可以渗流的储层。

储量可观的四川碳酸盐岩油田至今没有工业化开发。开发难度极大,裂缝极其发育,注水井与油井相距十公里,注水井注水,油井几天就见水;基岩极其致密。整个油田只有几口注水井。四川碳酸盐岩油田开发是世界级难题。

第二,吸附油储量特别巨大。

现有的石油地质、石油工程都是以渗流为基础的石油工程。现有的石油地质、石油工程只考虑大于孔隙度下限、可以渗流的储层。中国的油气藏普遍都是低渗、超低渗。无论是低渗、超低渗、中渗、高渗油藏,渗透率级差都很大。

凝析油的分子直径0.5nm左右。轻质油的分子直径0.9nm左右。沥青的分子直径10nm-200nm。石蜡的分子直径100nm-200nm。页岩油的分子直径大约50nm-300nm。对于孔隙度下限以下的纳米级孔隙中,以吸附态富集在纳米孔隙中不可渗流的巨量吸附油,国内外都没有考虑生产。

页岩油实际是吸附油。新疆塔里木盆地整个八道湾组200米后都富集页岩油。浅层的油砂也富集吸附油。稠油储层的基岩中也富集吸附油。

对于吸附油,国内外还没有真正的开发理论和方法。

吸附油储量极其巨大。岩石越致密,吸附油的含量越大。己开发的油藏的致密基岩中,吸附油的含量也是异常大。纳米驱油剂建造、沟通、扩大纳米孔缝,建造纳米级、微米级、毫米级网状裂缝,提高吸附油解吸速度,使储量异常巨大的吸附油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注水井降压增注,油井增储增产。

先在注水井普遍进行纳米降压增注技术、在油井普遍进行纳米增储增产技术。然后在注水井用纳米驱油剂NDA长期进行段塞式变成分变用量驱油技术。

先在注水井、油井进行洗井,注清洁溶解压裂液、液态清洁缓速酸液、固态清洁缓速酸和固态清洁潜在酸、盐酸清洁缓速酸、超低温溶解冷缩造缝压裂液,使注水井降压增注,油井增储增产。在注水井注入纳米驱油剂,解除聚合物堵塞和空气泡沫调剖,使注入水在剖面上均匀推进;通过溶解岩石、潜在酸、渗吸、中性润湿剂联合建造、扩大纳米孔缝、微米孔缝,提高解吸速度,降压增注,增储增产。纳米采油技术既可以采出中高渗砂岩、碳酸盐岩油藏的剩余油,又可以提高中高渗砂岩和碳酸盐岩油藏基岩、超致密油藏、页岩油油藏的吸附油解吸速度,获得工业化生产。

发明的创新性:

注水井进行纳米降压增注技术、在油井进行纳米增储增产技术、注水井用纳米驱油剂NDA段塞式驱油技术及相关施工程序。

发明的实用性:

页岩油油藏中吸附油储量大。已开发的中高渗、超致密砂岩油藏和中高渗、超致密碳酸盐岩油藏中都有大量的剩余油,基岩中又有大量的吸附油。采用纳米驱油剂NDA注水开采能工业化开采剩余油和吸附油,增储增产。纳米驱油剂NDA需求量大、市场大、需求时间具有持久性。纳米驱油剂NDA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是难以估量的。第一,工业化开采难采的剩余油和现在无法开采的吸附油,缓解全世界能源需求,能源战争会逐步减少,能源战争的灾难也会逐步减少。第二,中国的能源完全可以快速自产自足,突破对中国石油的国际封锁,中国改革的速度会大步加快。第三,剩余油和吸附油的开发不但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更重要地是保证全国各行各业高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并为国家创造大量经济收入。

注:基岩是指储层岩石骨架的矿物岩石。

实例1.砂岩油藏纳米驱油

特点:溶解溶蚀砂岩;溶解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主要用阳离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砂岩油藏纳米驱油整体施工方案:

一、注水井普遍进行纳米降压增注技术。

每口注水井都进行或选择性进行纳米降压增注技术,每口井液量300m3~2000m3,纳米降压增注施工步骤如下:

第一步:洗井。洗井液配方:0.5%地层自生清洁潜在酸CAPsa+0.5%固态清洁缓速酸CArSsa。洗井液量:20m3~30m3。采用大排量正洗井。清洗油水井井筒内的油、泥浆、沙石、钙镁铁垢等赃东西。返排干净洗井残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能生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能生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71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