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梅毒抗体的血清学方法和诊断测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90394.4 申请日: 2014-03-12
公开(公告)号: CN104049081A 公开(公告)日: 2014-09-17
发明(设计)人: D·J·基弗;O·R·康佩恩 申请(专利权)人: 意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01N33/571 分类号: G01N33/571
代理公司: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杨昀
地址: 美国佛*** 国省代码: 美国;US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针对 梅毒 抗体 血清学 方法 诊断 测试
【说明书】: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的规定,要求2013年3月13日提交的共同在审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778,544号的优先权;所述在先申请通过引用全文纳入本文。

关于联邦资助研究或开发的声明

不适用。

发明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测试领域。本公开内容涉及针对梅毒抗体的血清学方法和诊断测试。

发明背景

梅毒是通过螺旋细菌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subspecies pallidum)引起的性传播感染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性接触;其还可在怀孕过程中或生产时母婴传播,导致先天梅毒。由相关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引起的其它人类疾病包括雅司病(极细(pertenue)亚种)、品他病(品他(carateum)亚种)和非性病性梅毒(地方(endemicum)亚种)。

梅毒的征兆和症状视其所在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潜伏阶段和第三阶段)而不同。第一阶段通常以单一下疳(无痛痒的硬性皮肤溃疡)呈现,第二阶段梅毒伴有常见涉及手掌和脚底的皮疹扩散,潜伏阶段梅毒没有或几乎没有症状,而第三阶段梅毒伴有梅毒瘤、神经学或心脏症状。然而,其因常见非典型表现而被称为“大模仿者(the great imitator)”。诊断常通过血液测试进行;然而,还可使用暗视场显微镜检测该细菌。梅毒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有效治疗:采用抗生素,尤其是优选肌肉内给予青霉素G(就神经梅毒而言,静脉内给予),或采用头孢三嗪,就具有严重青霉素过敏症的那些人而言采取口服强力霉素(doxycycline)或阿奇霉素(azithromycin)的方式。

据信在1999年,梅毒已在世界范围内感染了1200万人,而多于90%的病例处于发展中国家。其感染率因1940年代推广使用青霉素而显著降低之后,从世纪之交以来在许多国家中有所增长,常与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结合。这部分归因于不安全的男-男性行为、乱交增加、卖淫和保护措施使用的减少。

如上所述,梅毒诊断常通过血液测试。目前有两种用于诊断和治疗梅毒感染的血清学测试:密螺旋体测试,其使用从致病剂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制备的抗原;非密螺旋体测试,其使用不直接源自所述致病剂的抗原。

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中心(CDC)建议梅毒筛选和治疗评估首选使用非密螺旋体测试来进行,因为据信非密螺旋体测试更加灵敏。在这种测试中,可能有假阳性。CDC还建议用密螺旋体测试来验证阳性筛选测试结果。注意到,可采用非密螺旋体测试来进行治疗后监测和再感染检测。目前常用的非密螺旋体测试有两种:性病研究实验室(VDRL)测试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测试。

所述VDRL测试是用于评估治疗反应的针对梅毒的非密螺旋体血清学筛选,以检测CNS参与,并协助诊断先天梅毒。所述测试的基础是,使由梅毒患者产生的抗体(IgG、IgM或IgA)与由心磷脂、胆固醇和卵磷脂组成的配混物反应。所述测试通过使所述患者的血清与上述配混物混合来进行。阳性血清导致“絮凝”。简言之,所述VDRL测试是定性的、主观的、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读出结果的手动凝结测试。更具体地,将所述患者的抗体样品在测试管中混合,或在显微镜载玻片上混合。医师需要观察该测试管或载玻片,并基于该医师自身的经验和训练来确定所观测到的现象是否指示达到足以判定结果为阳性的程度的絮凝。定量测试结果需要对所述测试样品进行一系列稀释,并且测试多个稀释物。因此,所述VDRL测试工作强度大,且无法自动化。已知在强阳性样品情况中,在VDRL测试中因前区效应或“钩”效应而出现假阴性。所述RPR测试是颗粒凝集测试。所述RPR测试还是定性的、主观的、可通过观察读出的手动测试。所述RPR测试使用心磷脂、胆固醇和卵磷脂的胶态悬浮液,其与碳微颗粒混合。因此,RPR测试使用与VDRL测试所用相同的抗原,但在RPR测试中,所述抗原已与碳颗粒结合以允许不需要显微镜的絮凝反应显像。将该混合物置于卡片的测试区域,从而所述医师能够基于视觉可测的碳颗粒聚集而读取结果。与VDRL测试类似,RPR测试是定量测试,其中需要对测试样品进行一系列稀释并测试多个稀释物来获得结果。因此,所述RPR测试工作强度大,且无法自动化。类似地,因为前区效应而出现假阴性。图1是RPR测试卡片的照片。左侧(9号圆圈)的阳性测试结果中显示碳颗粒聚集。相反,该卡片的右侧测试区域(10号圆圈)没有出现聚集,指示阴性结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意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意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903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