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Ni3Al和Ni为粘结剂的Ti(C,N)基金属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2829.0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0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熊惟皓;黄斌;杨青青;陈明昆;姚振华;张国鹏;陈肖;陈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9/02 | 分类号: | C22C29/02;C22C1/05;B22F1/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梁鹏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ni sub al 粘结 ti 基金 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陶瓷材料和粉末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Ni3Al和Ni为粘结剂的Ti(C,N)基金属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传统WC-Co硬质合金材料面临的W、Co资源瓶颈问题,满足制造业发展对高端工模具的迫切需求,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德国开始用熔点和硬度高、资源丰富的TiC取代WC作陶瓷相,用化学稳定性好和资源较丰富的Ni取代Co作金属粘结剂,制备TiC基金属陶瓷,但由于Ni对Ti(C,N)颗粒的润湿性差,TiC-Ni金属陶瓷难以具有高的强韧性,致使其无法应用。1956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研究发现,在TiC-Ni金属陶瓷中引入适量Mo,可改善液态Ni对TiC陶瓷晶粒的润湿性,使陶瓷晶粒显著细化和烧结体致密化,从而使材料抗弯强度大幅度提高。这一发现是制备TiC基金属陶瓷的重大技术突破。1971年,奥地利维也纳工业大学R.Kieffer等人研究发现,引入适量TiN后,TiC-Mo2C-Ni金属陶瓷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明显提高,由此掀起了Ti(C,N)基金属陶瓷的研究热潮。
金属间化合物Ni3Al具有比刚度高、弹性模量高、密度低、抗腐蚀性和高温抗氧化性好,且Ni3Al的屈服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至700~900℃时达到最大的优异特性,因此采用Ni3Al作粘结剂有利于提高Ti(C,N)基金属陶瓷的抗腐蚀性,抗氧化性和高温力学性能。然而Ni3Al的室温塑性和韧性较差,采用Ni3Al作粘结剂的Ti(C,N)基金属陶瓷室温强韧性低,脆性大,致使其无法工程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Ni3Al和Ni为粘结剂的Ti(C,N)基金属陶瓷,同时提供其制备方法,目的在于使Ti(C,N)基金属陶瓷不仅具有良好的强韧性,还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抗氧化性和高温力学性能。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采用Ni3Al和Ni为粘结剂的Ti(C,N)基金属陶瓷,由原料经球磨混料、模压成形、真空脱脂和真空烧结制备而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料由TiC、TiN、Mo、WC、石墨、Ni粉和含B的Ni3Al粉构成,原料中各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TiC34.2~43%、TiN8~15%、Mo10~15%、WC5~10%、石墨0.8~1.0%、Ni20~24%、含B的Ni3Al6~10%;
所述含B的Ni3Al粉中,各组元重量百分比为:Ni87.23~88.48%,Al11.47~12.68%,B0.5~1.0%。
所述的Ti(C,N)基金属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Ni3Al粉制备、球磨混料、模压成形、真空脱脂和真空烧结步骤,其特征在于:
(1)Ni3Al粉制备步骤:以纯度≥99.0%的Ni、Al和B粉为原料,按重量百分比Ni87.23~88.48%,Al11.47~12.68%,B0.5~1.0%制成混合料,对混合料进行湿式球磨,获得成分均匀的混合料料浆,混合料料浆干燥后,进行真空热处理获得多孔疏松的含B的Ni3Al烧结块体;将含B的Ni3Al烧结块体粉碎,获得含B的Ni3Al粉;
(2)球磨混料步骤:采用TiC、TiN、Mo、WC、石墨、Ni粉以及所述含B的Ni3Al粉为原料配制金属陶瓷混合料,原料中各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TiC34.2~43%、TiN8~15%、Mo10~15%、WC5~10%、石墨0.8~1.0%、Ni20~24%、含B的Ni3Al6~10%,对金属陶瓷混合料进行湿式球磨,获得成分均匀的金属陶瓷料浆;
(3)模压成形步骤:金属陶瓷料浆经干燥、过筛后,添加重量百分比为1%~2%的聚乙二醇(PEG)作为成形剂,在250MPa~400MPa压力下模压成形,获得压坯;
(4)真空脱脂步骤:将压坯在250℃~350℃温度下,真空脱脂4h~10h,得到脱脂压坯;
(5)真空烧结步骤:将脱脂压坯在1450℃~1490℃温度下,真空烧结0.75h~1.5h,得到金属陶瓷烧结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28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管线阴极保护的智能化远程监测、监控方法
- 下一篇:发光器件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