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器人吸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7458.7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27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宣昌和;申东鸣;赵成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7L9/00 | 分类号: | A47L9/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朴海今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人 吸尘器 | ||
1.一种机器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位置检测传感器,配置于上述本体的内部,包括发光部和受光部,上述发光部用于射出光,上述受光部用于接收从上述发光部射出后被障碍物反射或散射的光;以及
透明构件,从上述发光部射出的光和上述受光部接收的光透射该透明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构件由上述本体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本体形成有开口部;
包括透明构件框架,上述透明构件框架固定于上述开口部,用于固定上述透明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构件框架包括至少一个结合槽,上述结合槽沿着上述透明构件的长度方向延伸,上述透明构件的长边插入于上述至少一个结合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至少一个结合槽包括彼此相向地配置的一对结合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透明构件框架包括分别形成有上述结合槽的第一框架构件和第二框架构件;
若在上述透明构件的一个长边插入于在上述第一框架构件和第二框架构件中的一个框架构件形成的结合槽的状态下使两个上述框架构件相结合,则上述透明构件的另一个长边插入于另一个框架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构件由根据上述结合槽的形状而变形的柔性材质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器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结合槽包括曲线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器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构件的与上述曲线区间相对应的曲面部的凹面,与上述发光部或受光部相向。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器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结合槽包括:
直线区间;以及
分别形成在上述直线区间的两侧的曲线区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器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分别形成在上述直线区间的两侧的多个曲线区间相互对称。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透明构件框架形成有向上述透明构件一侧凹陷从而包围上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收容槽,使得上述位置检测传感器能够配置在接近上述透明构件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构件由上述位置检测传感器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器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位置检测传感器包括:
底座,以能够相对于上述本体旋转的方式配置,用于支撑上述发光部和受光部,以及
底座盖,用于覆盖上述底座,该底座盖与上述底座一体旋转;
在上述底座盖形成有开口部,在上述开口部固定有上述透明构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构件通过挤出成型来形成。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透明构件为板状的薄膜。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部,上述控制部基于与上述受光部相距相同距离的各物体的实际距离,对上述位置检测传感器所检测的测定距离进行修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机器人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受光部包括图像传感器,被上述障碍物反射或散射的光斑在上述图像传感器成像;
上述控制部针对上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的每个旋转角度,根据与上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相距相同距离的各物体的实际距离和上述位置检测传感器所检测的测定距离之间的误差,对上述光斑的位置进行修正,并基于修正后的位置计算到上述障碍物为止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745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