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中间体二乙酰乙酸(1,4-丁二醇)酯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77233.1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9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清;高崇;汤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69/72 | 分类号: | C07C69/72;C07C67/46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2601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中间体 乙酰 乙酸 丁二醇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中间体二乙酰乙酸(1,4-丁二醇)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二乙酰乙酸(1,4-丁二醇)酯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和有机合成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聚氯乙烯用的无毒稳定剂1,4-丁二醇双β-氨基巴豆酸酯的中间体。化学名称为二乙酰乙酸(1,4-丁二醇),其分子式:C12H18O6,分子量:258.26,分子结构式:
理化性质:外观为无色液体,沸点:101-104℃/2.33kPa。
目前,其合成方法是以乙酰乙酸乙酯 1,4-丁二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由于1,4-丁二醇分子中的两个羟基在两端,不易进行酯交换反应,且产品收率很低。为了克服酯交换反应的缺点,我们直接采用双乙烯酮与1,4-丁二醇直接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二乙酰乙酸(1,4-丁二醇)酯。采用双乙烯酮与1,4-丁二醇为原料直接缩合反应,该方法采用的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反应速度快,用量少产品收率高,化学稳定性好,后处理简单,不腐蚀设备,成本低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产品收率高、能耗少、环境污染小、成本低的有机中间体二乙酰乙酸(1,4-丁二醇)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有机中间体二乙酰乙酸(1,4-丁二醇)酯的制备方法,以双乙烯酮、1,4-丁二醇为主要原料,在催化剂、阻聚剂和溶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所述1,4-丁二醇、双乙烯酮、催化剂、阻聚剂和溶剂的用量比例按质量比为1:1.03-1.88:0.02-0.09:0.03-0.12:1.68-2.78,缩合反应温度为85-95℃,缩合反应时间为8-14h,反应完成后对反应物用10-15%(质量)的碱液进行碱洗,分出水相,进行常压蒸馏,回收溶剂及未反应的原料,然后将剩余的反应物进行减压蒸馏,即得无色透明液体二乙酰乙酸(1,4-丁二醇)酯产品。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催化剂为对甲基苯磺酸或苯磺酸或氨基磺酸,优选为对甲基苯磺酸。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阻聚剂为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氮氧自由基或对苯二酚或对苯二胺,优选为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氮氧自由基。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溶剂为苯或甲苯或环己烷,优选为苯。
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碳酸钠或碳酸钾,优选为氢氧化钠。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合成二乙酰乙酸(1,4-丁二醇)酯的分离提纯过程简单,反应时间适中,产品收率高,产品的收率达到91%以上,产品纯度高,能耗少,环境污染小,成本低,是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较理想的工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发明示出了一种有机中间体二乙酰乙酸(1,4-丁二醇)酯的制备方法的实施方式,以双乙烯酮、1,4-丁二醇为主要原料,在催化剂、阻聚剂和溶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所述1,4-丁二醇、双乙烯酮、催化剂、阻聚剂和溶剂的用量比例按质量比为1:1.03-1.88:0.02-0.09:0.03-0.12:1.68-2.78,缩合反应温度为85-95℃,缩合反应时间为8-14h,反应完成后对反应物用10-15%(质量)的碱液进行碱洗,分出水相,进行常压蒸馏,回收溶剂及未反应的原料,然后将剩余的反应物进行减压蒸馏,即得无色透明液体二乙酰乙酸(1,4-丁二醇)酯产品,催化剂为对甲基苯磺酸或苯磺酸或氨基磺酸,优选对甲基苯磺酸,阻聚剂为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氮氧自由基或对苯二酚或对苯二胺,优选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氮氧自由基,溶剂为苯或甲苯或环己烷,优选苯,碱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或碳酸钠或碳酸钾,优选氢氧化钠。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72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系杂交小麦育种技术方法
- 下一篇:紧密级联型1×N光功率分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