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茶饼粕提取物与苏云金杆菌复配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76240.X | 申请日: | 2014-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4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 发明(设计)人: | 毛绍名;章怀云;刘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N65/08 | 分类号: | A01N65/08;A01P7/04;A01N63/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宁星耀;赵静华 |
| 地址: | 410004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油茶 提取物 苏云金杆菌 杀虫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源杀虫剂与微生物杀虫剂复配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油茶饼粕提取物与苏云金杆菌复配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农药因其适应面广,操作简单,成本低,效果显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化学农药的杀虫专一性不强,田间残效期较长,同时容易诱发害虫对其产生抗药性,特别是残留化学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导致妇女流产、婴儿畸形以及诱发人类各种癌症等疾病,因此使用生物农药防治害虫日益受到人类的重视。生物农药主要包括微生物源农药(细菌、病毒、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等。相对于常规的化学农药而言,生物农药具有作用方式独特,防止对象专一,对天敌等有益生物安全,用量小,降解快,对人、畜、环境风险性低,特别适用于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特点。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高效低毒的生物农药已成为当今农药的发展方向。
油茶(Camellia Oleifera)起源于中国,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在中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湖北、广西、安徽等17个省的丘陵地区,以湖南栽培最多。油茶是与橄榄、油棕树和椰子齐名的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源树种。油茶饼粕是油茶籽榨完脂肪油后的渣滓,我国每年至少有100万吨左右的油茶饼粕资源。油茶饼粕中各主要成分含量大致为:水分14%,脂肪5%,蛋白质15%,粗纤维6%,糖类40%,灰分6%,皂素10%~14%,鞣质类2%;其中所含皂素又名皂甙,属三萜化合物,是茶皂素的一个重要来源。茶皂素的分子中具有亲水性的糖体和疏水性的配位基团,因此是一种优良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茶皂素具有乳化、分散、湿润、发泡等性能,同时茶皂素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渗透、祛痰、止咳、镇痛、杀菌、杀虫、及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效,非常适合于生产农药产品。单独作为农业助剂,茶皂素可提高农药的杀虫、杀菌效果,这些优点是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所无法与之相比的;单独作为生物农药,茶皂素可直接用于防治某些病害虫。符合当前农药工业和农业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至今,我国的茶粕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将其用作肥料还田,还有部分饼粕当燃料烧掉,或廉价出口到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利用率极低,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为严重的是,积压的油茶饼粕发霉生虫污染环境。
目前,从油茶饼粕中提取皂素的方法比较成熟的主要有:水提法和有机醇类溶剂提取法,此外,还有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水提-沉淀法、水提-醇萃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微波辐射提取法等新方法。其中,水提法尚有不足,一是杂质较多,粗提物中总皂苷含量较低,而且为提高提取物收率,需要较长的时间,费时费工;二是糖类、蛋白质等杂质的大量存在给后续处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有机溶剂浸提所得产品茶皂素含量有很大提高,但由于溶剂损耗等问题易使成本偏高,同时这种提取工艺对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提-沉淀法综合了水提法、化学沉淀法两者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水提-醇萃法综合了水提法、有机溶剂法、水提-沉淀法三者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微波辐射提取法提取效果虽然优于水提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但是生产用的大功率的超声波、微波装置成本过高,应用于工业生产之中还有一定距离。
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至今已证明该菌对10个目522种昆虫具有不同程度的致病力,尤其对鳞翅目的幼虫杀灭特别有效。它在形成芽孢的同时能够产生由一种或几种杀虫晶体蛋白组成的伴孢晶体,晶体蛋白为其主要的杀虫活性成分,其作用机理是通过依靠其所含有的伴孢晶体、外毒素及卵磷脂酶等致病物质引起昆虫肠道等病症从而起到一种缓慢杀虫的作用。由于苏云金杆菌具有高特异性的杀虫活性和对人畜及非目标昆虫的安全性,同时对环境没有不利影响,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苏云金杆菌商品制剂已达100多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效果最好的微生物杀虫剂。然而由于Bt杀虫剂的毒力不强、杀虫谱较窄、速效性差、对高龄幼虫不敏感、杀虫活性稳定性差、易产生抗药性以及残效期短等缺点,单剂单独使用受到许多限制,从而也限制了Bt杀虫剂更广泛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未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62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隐形按键输入设备及其隐形按键指示装置
- 下一篇:驱动器功率模块温度检测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