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伪印刷离型纸的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2561.2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8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朱锦佐;曾小军;刘贻光;潘大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锦佐 |
主分类号: | B41M3/14 | 分类号: | B41M3/14;B32B27/10;B32B3/24;C09D11/5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唐超文;贺红星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伪 印刷 离型纸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型纸的制造工艺,尤其是涉及一种防伪印刷离型纸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离型纸,又称隔离纸、防粘纸、硅油纸。是一种防止压敏胶粘连,又可以保护压敏胶不受污染的防粘纸。一般来说,具有三层结构(一般来说单面离型纸为3层,对应的双面离型纸为5层):第一层,纸基(也可称原纸);第二层,涂覆层-一般为PE;第三层,硅油,可以用在电子产品、汽车泡沫、包装行业、广告、印刷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现有的离型纸由于技术的缺陷,难以对其进行防伪图案的印刷,使得现有的离型纸极易被不法商家仿冒,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根据现有技术调配的油墨不够稳定,同时在涂硅等工艺时受到温度时将会产生形变,使离型纸极容易起泡而使得标识不牢固、不清晰。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在离型纸内印刷防伪标识的工艺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在离型纸上印刷防伪标识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成本、能够在离型纸内印刷防伪标识以及高耐温性的离型纸制备工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伪印刷离型纸的制造工艺,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a.防伪油墨制备:将紫外荧光油墨一边搅拌一边加入溶剂中,其中,加入速率为每分钟往溶剂中加入重量占紫外荧光油墨总重量的1/5-1/3的紫外荧光油墨制得防伪油墨,所述溶剂与紫外荧光油墨的重量比为1:1的比例进行调配;当加入速率大于1/3kg/min时,将会引起防伪油墨析出或者结块,当速率小于1/5kg/min时,配制出的防伪油墨均匀度不好。其中,溶剂为可以溶解紫外防伪油墨的各种溶剂,优选油墨稀释剂,所述油墨稀释剂由甲苯与乙酸乙酯按照如下重量比制成:甲苯:乙酸乙脂=85:15,该油墨稀释剂为中慢干型,用以稳定油墨的浓度。用该步骤调配的油墨,能够很好的溶解在溶剂中,不会产生析出、结块等现象,使得防伪油墨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在淋膜、涂布工艺的温度下能够很好的附着在原纸上。
b.防伪标识印刷:利用雕刻有防伪标识的网纹辊将防伪油墨印到原纸上;
c.淋膜:将经过b步骤得到的印有防伪标识的原纸进行烘干和电晕处理,烘干温度为85-90℃,电晕值为20-25W/m2,然后在双面淋膜机上进行淋膜处理;所淋的物质为熔融状态的PE,经过烘干和电晕处理后的印有防伪标识的原纸,能够更好的附着所淋的PE膜。
所述淋膜处理:其压合强度≥7.5kg/cm2,其压合时间≥0.2s;
d.淋膜面排气:用复卷机对经过c步骤处理的印有防伪标识的原纸进行压印,压印速度≤100m/min;目的在于排气;
所述复卷机包括压辊,所述压辊上贴合有500-800目的砂布;
将淋膜面进行排气处理,能够使得PE膜很好的附着在原纸上,同时砂布能在PE膜上打出微孔,残留的气体能够从微孔中排出,避免在后续的涂离型层工艺中因高温出现起泡等现象,同时也可以使印好的防伪标识的涂层附着性更高,能够使产品的防伪标识更加清晰。
e.涂离型层:利用涂布机在经过d步骤处理的印有防伪标识的原纸上涂布离型剂,形成离型层,制得产品。离型剂的涂布量可以根据离型力及产品的种类等进行设定,在此不作特别限定。对于离型剂的选择,可以为无溶剂有机硅离型剂或有溶剂有机硅离型剂,但推荐使用无溶剂有机硅,因为它更环保。
本发明中,优选的方案为所述a步骤或b步骤在25-30℃的温度、相对湿度为50-75%的条件下进行,当相对湿度低于50%时,溶剂容易挥发,使得油墨浓度会产生较大波动;当相对湿度大于70%时,湿度过大,影响油墨的性能;在接近室温的温度环境下,防伪油墨中的溶剂(电子水)不会挥发过快而使得防伪油墨产生结块或者出现浓度过高的情形。
本发明中,优选的方案为所述b步骤中印到原纸上的防伪油墨中的量为2-2.5g/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锦佐,未经朱锦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25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