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加氢反应器用钢混晶、粗晶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9890.1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9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月;张星;刘金民;李殿中;李依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2C38/54 | 分类号: | C22C38/54;C22C38/50;C22C38/46;C22C38/32;C22C38/28;C22C38/24;C21D6/00;C21D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加氢 反应 器用 钢混晶 组织 热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的热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消除加氢反应器用钢混晶、粗晶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特别是吨位(200~500吨)尺寸大的双超加氢反应器用钢的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2.25Cr1Mo0.25V钢(ASTM SA336F22V)以其优异的耐高温蠕变和抗氢脆性能,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是临氢压力容器的首选用钢。近年来,石油炼制设备朝着更大直径、更大壁厚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千吨级以上的超大型加氢反应器,这对设备基础部件——大锻件提出了极限化制造的要求,常需要采用200~500吨级钢锭锻造。大型钢锭由于凝固时间长,内部往往存在较为严重的缩孔疏松、粗晶等缺陷,这需要在后续的锻造和热处理过程予以消除或改善。加氢反应器筒体、封头锻件经拔长、镦粗、冲孔、芯棒拔长、马杠扩孔等工序成形,工序复杂,变形道次多。如果变形工艺不合理,材料发生不完全的再结晶,常产生混晶和粗晶缺陷。这种不均匀的组织具有非常明显的遗传性,即通过常规的多次正火热处理无法改善或消除,从而严重降低材料的低温冲击性能,威胁重大压力容器设备的使用安全。
钢中组织遗传现象是指原始为非平衡组织(马氏体、贝氏体、魏氏组织等)在一定加热条件下(常为缓慢加热),所形成新的奥氏体晶粒继承和恢复原始粗大晶粒的现象。同一钢种的贝氏体组织较马氏体组织更倾向于组织的遗传,而且热处理过程中缓慢加热有利于产生组织遗传。相反,初始组织为P的平衡组织在加热过程中不易发生组织遗传现象,通过一次或多次正火即可得到细化的组织。在锻后空冷的条件下,2.25Cr1Mo0.25V钢将获得以贝氏体为主的非平衡态组织,无法通过反复的正火进行晶粒细化。实际生产当中,加氢反应器大锻件一旦产生粗晶或混晶组织,力学性能基本无法满足要求,报废率非常高,影响交货进度,一些超大壁厚的产品热处理合格率不足30%,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针对当前工业上产中大型加氢反应器,特别是超大直径、超大壁厚的双超加氢反应器的粗晶或混晶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加氢反应器用钢混晶、粗晶组织的热处理工艺,作为消除组织遗传的热处理工艺,可有效消除混晶和粗晶组织,达到提高综合力学性能、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解决困扰加氢反应器大锻件力学性能稳定性的瓶颈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消除加氢反应器用钢混晶、粗晶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按重量百分含量计,该加氢反应器用钢的化学成分为,C:0.10~0.17,Si≤0.10,Mn:0.27~0.63,Cr:1.95~2.6,Ni≤0.25,Mo:0.87~1.13,V:0.25~0.35,Ti≤0.030,B≤0.0020,P≤0.008,S≤0.008,Fe:余量。用于直径2000~6000mm,厚度为100~400mm的加氢反应器筒体、封头锻件,对其热处理的工艺为:固溶处理+组织平衡化处理+碳化物弥散化处理+奥氏体均匀形核处理+淬火处理+回火处理,首先将加氢反应器用钢固溶,并在冷却过程的两相区进行保温处理,获得以铁素体为主的准平衡态的组织;然后,进行退火处理,使铁素体中的碳化物充分析出并发生球化,分布从有序向无序转变,削弱原始贝氏体组织的有序性;最后,进行淬火加回火处理,无序组织重新奥氏体化形成细小均匀的奥氏体晶粒,消除组织遗传。其具体步骤如下:
1)固溶处理
将锻件升温到Ac3以上30~50℃,进行保温和充分的奥氏体化;
2)组织平衡化处理
将锻件缓慢冷却到Ar1和Ar3之间的某一温度进行长时间保温,然后空冷到200℃以下,获得大量铁素体和少量贝氏体的准平衡态组织;
3)碳化物弥散化处理
将锻件缓慢加热到Ac1以下100℃进行退火,然后空冷到室温,使铁素体中析出碳化物,贝氏体中的碳化物弥散化;
4)奥氏体均匀形核处理
将锻件加热到Ac1以上20~30℃进行保温,使奥氏体在相界面处大量均匀形核;
5)淬火处理
将锻件加热到Ac3以上30~50℃,进行保温和充分的奥氏体化,然后水冷到表面温度(表温)在200℃以下,获得细小、均匀的贝氏体组织;
6)回火处理
将加热到Ac1以下100~120℃,进行充分的保温,使碳化物在贝氏体内弥散析出,获得组织均匀、强韧性良好匹配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参数范围如下:
454℃时,屈服强度≥330MPa,抗拉强度≥445MPa,断后延伸率≥18%,断面收缩率≥45%;-30℃时,V型缺口冲击功≥54J。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98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