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台面动态轨道衡的整车计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5490.3 | 申请日: | 2014-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6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爱平;刘晓敏;韩晓莹;王庆河;戴兴中;朱长宏;李洪涛;付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3 | 分类号: | G01G19/03;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台面 动态 轨道 整车 计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轨道衡称重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全台面动态轨道衡的整车计量方法。
背景技术
全台面整车计量动态轨道衡与常规的轴计量和转向架计量的轨道衡有明显的区别,全台面整车计量轨道衡没有明显的空秤期,因此利用原有的轨道衡算法很难进行车辆的判别和重量的计算。同时由于火车自振频率和称重台自振频率的影响,存在幅度较大的低频周期性干扰,这就存在滤除低频周期干扰的同时采集上来有用的信号易产生失真。另外,轨道衡计量程序实时性要求强,过完一辆车,在下一辆车未下衡前,就必须计算出本车的重量,所以滤波算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不宜太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台面动态轨道衡的整车计量方法,其不仅能够实时判断轨道衡上车辆运行的状态并进行计算重量,而且还能够判断车辆的行走方向、车速和车型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台面动态轨道衡的整车计量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过程:
(1)采集AD值数据:通过双通道数据采集方式按固定时间间隔采集动态轨道衡的左称重平台和右称重平台的AD值数据;
(2)车辆过衡判断:如果左称重平台或右称重平台的AD值数据大于设定的门限值,则判定车辆上衡;
(3)车型判断:判断上衡计量车辆的车型;
(4)车辆行走方向判断;
(5)车辆行走车速判断;
(6)车辆计重:进行车辆整车重量计算。
进一步地,所述AD值数据的采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1)采集传感器的模拟数据;
12)对模拟数据进行放大处理;
13)对放大后的模拟数据进行RC低通滤波;
14)对模拟数据进行数模转换。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过衡判断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21)如果左称重平台或右称重平台的AD值数据大于设定的门限值,则判定为车辆上衡;
22)如果左称重平台的AD值大于右称重平台的AD值,则判定车辆从左边上衡,并根据左称重平台的AD值数据确定每一节车辆的开始点和结束点;
23)如果左称重平台的AD值小于右称重平台的AD值,则判定车辆从右边上衡,并根据右称重平台的AD值数据确定每一节车辆的开始点和结束点。
进一步地,所述车型的判断是通过计算左称重平台AD值数据和右称重平台AD值数据的交叉点进行判断。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行走方向判断过程为:如果左称重平台的AD值大于右称重平台的AD值,则判定车辆从左向右行走;如果左称重平台的AD值小于右称重平台的AD值,则判定车辆从右向左行走。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车速判断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51)计算左称重平台或右称重平台的AD值数据的采样数;
52)根据AD值采样计算采样时间;
53)根据左称重平台或右称重平台的长度计算车速。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计重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61)根据AD值波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确定重量计算段;
62)遍历整个计算段信号查找局部最大最小值,确定峰峰位置;
63)去掉开始和结束的一个周期,剩余部分利用平均算法求出计量所需要的AD值。
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了优化算法和平均算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是全台面整车计量动态轨道衡车辆判别软件算法的核心部分,根据合成波形判断和计算,寻找重量计算段进行计算重量;本发明不仅能够实时判断轨道衡上车辆运行的状态并进行计算重量,而且还能够判断车辆的行走方向、车速和车型等信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全台面动态轨道衡的整车计量方法,它包括以下过程:
(1)采集AD值数据:通过双通道数据采集方式按固定时间间隔采集动态轨道衡的左称重平台和右称重平台的AD值数据;
(2)车辆过衡判断:如果左称重平台或右称重平台的AD值数据大于设定的门限值,则判定车辆上衡;
(3)车型判断:判断上衡计量车辆的车型;
(4)车辆行走方向判断;
(5)车辆行走车速判断;
(6)车辆计重:进行车辆整车重量计算。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中所述AD值数据的采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1)采集传感器的模拟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54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并入在可摄取产品中的通信系统
- 下一篇:一种循环富锂锰固溶体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