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及其被动行人保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62140.1 | 申请日: | 2014-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6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吴玉禄;刘飞;裴玉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B60R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赵百令;刘大玲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及其 被动 行人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行人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的被动行人保护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被动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越来越普遍,人们对汽车的使用安全性能,特别是行人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降低汽车与行人相撞时,对行人造成的身体严重损伤,传统的汽车上通常设置有被动行人保护装置。
请参考图1,传统的被动行人保护装置安装在车身的前防撞梁01的下部,其中被动行人保护装置主要包括行人保护横梁02及被动行人保护连接件03,行人保护横梁02通过被动行人保护连接件03连接在前防撞梁01上。
然而,当行人和汽车的前碰撞梁的上部发生碰撞时,行人的大腿可能会撞碎保险杠,进而直接在撞击坚硬的散热器模块上,行人往往会被撞飞,导致行人的身体受到较大的伤害。
因此,如何提高被动行人保护装置的行人保护安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的被动行人保护装置,该被动行人保护装置的行人保护安全性得到提高。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被动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的被动行人保护装置,设置于前防撞梁上方,所述被动行人保护装置包括行人保护横梁、行人保护横梁侧部支撑件及行人保护横梁底部支撑件,所述行人保护横梁通过所述行人保护横梁侧部支撑件与汽车的车身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行人保护横梁通过所述行人保护横梁底部支撑件与前防撞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行人保护横梁与所述行人保护横梁侧部支撑件形成行人保护空腔。
优选地,所述行人保护横梁整体呈向汽车前方凸出的弧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行人保护横梁为钢管,所述钢管的厚度范围为0.8mm-1.2mm。
优选地,所述行人保护横梁的材料范围为10#钢-20#钢。
优选地,所述行人保护横梁侧部支撑件和所述行人保护横梁底部支撑件均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与所述行人保护横梁焊接。
优选地,所述行人保护横梁底部支撑件为多个,多个所述行人保护横梁底部支撑件沿所述行人保护横梁的横向分布。
优选地,多个所述行人保护横梁底部支撑件沿所述行人保护横梁的横向均匀分布。
一种汽车,包括车身支撑梁、被动行人保护装置及前防撞梁,所述被动行人保护装置为上述任一种所述的被动行人保护装置。
优选地,所述行人保护横梁侧部支撑件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车身支撑梁固定连接,所述行人保护横梁底部支撑件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前防撞梁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汽车的被动行人保护装置,其中被动行人保护装置设置于前防撞梁上方,被动行人保护装置包括行人保护横梁、行人保护横梁侧部支撑件及行人保护横梁底部支撑件,行人保护横梁通过行人保护横梁侧部支撑件与汽车的车身支撑梁固定连接,行人保护横梁通过行人保护横梁底部支撑件与前防撞梁固定连接。当行人大腿和行人保护横梁接触时,行人会绕接触点弯曲,行人上半身倒在汽车的发动机罩上,避免了行人被汽车内部坚硬的散热器模块直接撞飞。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在本发明提供的被动行人保护装置中,由于被动行人保护装置设置于防撞梁上方,行人与行人保护横梁相撞时,行人可绕着行人与行人保护横梁的接触点弯曲,避免了行人被汽车内部坚硬的散热器模块直接撞飞的风险,同时行人保护横梁本身强度较弱,避免对行人大腿产生严重伤害,因此,本发明提供的被动行人保护装置的行人保护安全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被动行人保护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被动行人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被动行人保护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图1-3中:01-前防撞梁、02-行人保护横梁、03-被动行人保护连接件;
1-前防撞梁、2-行人保护横梁、3-行人保护横梁侧部支撑件,4-行人保护横梁底部支撑件、5-车身支撑梁、6-散热器模块、7-行人保护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汽车的被动行人保护装置,该被动行人保护装置的行人保护安全性得到提高。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被动行人保护装置的汽车。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21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轮毂式转向机构
- 下一篇:一种车载环视系统控制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