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缓解城市小流域内涝灾害的低势绿地限流设施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53008.4 申请日: 2014-02-17
公开(公告)号: CN103821217A 公开(公告)日: 2014-05-28
发明(设计)人: 蔡剑波;王少林;阮小燕;彭勃;张建良;刘良贵;黎友添;林伟国;李天兵;郑杰元;张欣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主分类号: E03F5/00 分类号: E03F5/00;E03F5/04;E03F5/14
代理公司: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代理人: 谭英强
地址: 510060 广东省***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缓解 城市 小流域 内涝 灾害 绿地 限流 设施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用于城市排水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缓解城市小流域内涝灾害的低势绿地限流设施。

背景技术

低势绿地(又称为“下凹绿地”,本申请中统称为“低势绿地”)指相对低于周边地面或路面(车道、人行道、广场铺装面等,以下统称路面)标高、可积蓄、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绿地。现有低势绿地方案的着眼点在于通过低势绿地,尽可能地蓄滞雨洪,降低径流系数,创造下渗条件补充地下水资源,甚至以100%截流为目标,希望把径流系数降低至零。

上述思路存在如下3点局限性:①低势绿地对降低径流系数的效果是随着暴雨量级、雨型历时而变化的,现有研究的雨型多基于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难以全面反映完整的雨型,其得到的削峰、径流系数削减的结论往往带有特定的边界条件限制,得到的径流系数亦往往偏小,对径流系数的动态变化反映不足,因而对片区雨水规划设计可能带来不利影响。②为了尽量可能地下渗补充地下水资源,势必延长雨水在绿地的滞留时间,一方面延长了绿地的水浸时间,影响绿地使用;另一方面长时间滞留亦占用了低势绿地的调蓄库容,明显降低了应对主雨量峰值靠后的雨型的削峰能力。③下渗量增加即意味着减少了入市政管网的雨水流量,低重现期条件下雨水管网排水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排水冲刷能力弱化,易增加管道淤积状况,恶化了突遇高重现期暴雨的应对能力,需要增加清疏维护工作量。

此外,目前绝大部分的市政雨水口是沿道路侧布置的,原侧入式雨水口由于在雨水口处形成小范围陡斜坡,存在安全隐患,已较少采用,目前采用的是平入式雨水口。道路侧雨水口一方面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容易产生噪音;另外,在路面清扫及临近商铺和居住区情况下,易受堵塞。

再者,目前的雨水井多采用砖砌或者钢筋砼结构,井壁不透水,特别是对低势绿地中的雨水井口而言,如井壁不能透水,则不能疏干周边土体中的残留雨水,使得土壤在雨后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影响植物生长和场地利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小低势绿地水浸时长,疏干绿地土壤和减少路侧雨水口的同时,充分调动现有市政排水管网排水能力,减少淤塞,缓解城市小流域内涝灾害的低势绿地限流设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解城市小流域内涝灾害的低势绿地限流设施,包括设于道路周边的低势绿地,低势绿地边缘低于道路路面,并向中部逐渐降低高程以形成积蓄雨水的中部低点区域,中部低点区域设有与市政排水管网接通的雨水井。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雨水井采用平入式雨水井,雨水井形成高于周边低势绿地泥面的井缘,并在井缘内设置格栅状的盖板。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雨水井的井壁采用无砂砼结构,且在外侧设置反滤层。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反滤层包括由外向内分层设置的粗砾层和细砾层,以及包裹在粗砾层和细砾层外侧的土工布。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雨水井的井壁底端设有与市政排水管网接通的出水管,雨水井内在出水管的入口位置设有限流闸。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限流闸包括底板和若干叠梁,底板上端设有溢流进水缺口,并在溢流进水缺口的两侧形成插槽柱,插槽柱的内侧设有引导叠梁滑入溢流进水缺口的插槽。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叠梁为截面呈矩形的直梁,底板在溢流进水缺口的底面形成可与叠梁贴合的平面,插槽为沿插槽柱内凹的V形槽,叠梁的两端端头均形成可与V形槽配合定位的第一定位角棱。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雨水井的井底设有卡槽,底板的底端形成嵌入卡槽且支撑底板绕卡槽转动以打开或盖住出水管的第二定位角棱,底板的底端还设有若干穿透底板的泄水缝。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低势绿地周边的道路路面坡向低势绿地,低势绿地边缘与道路路面的高差采用缓斜坡面过渡。 

进一步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改进,雨水井的井底下方设有基底,基底包括素砼基础和位于素砼基础下侧的碎石砂垫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缓解城市小流域内涝灾害的低势绿地限流设施中,道路路面的雨水积蓄到周边的低势绿地,并通过中部低点区域的雨水井排入市政排水管网。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可达到在减小低势绿地水浸时长,疏干绿地土壤和减少路侧雨水口的同时,充分调动现有市政排水管网排水能力,减少淤塞,从容应对长历时、大雨量的暴雨,有效应对新版城市排水防涝大纲要求提升达到的50年一遇暴雨标准,从而在根本上改进了低势绿地的规划设计,达到缓解城市小流域内涝灾害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未经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30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