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高效快速穿透血脑屏障的纳米药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1997.3 | 申请日: | 2014-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04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安;杨军;王飞剑;程凤;房彤宇;李万华;骆媛;聂志勇;隋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04;A61K47/42;A61K31/4425;A61K31/444;A61P39/02;A61P2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李英 |
地址: | 1008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快速 穿透 血脑屏障 纳米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穿透血脑屏障进而将装载的药物高效输运至中枢神经系统并随后立即快速释放的纳米药物。该纳米药物中枢靶向性好、载药量高、释药快,可用于治疗需紧急给药的脑部急性疾病及肿瘤,尤其适用于神经性毒剂中毒后中枢神经系统的救治。
背景技术
1血脑屏障的穿透
脑部为维持中枢的动态稳定,除了一些氨基酸、己糖类、神经肽类等通过特殊的载体转运穿过血脑屏障之外,超过98%的药物分子不能穿过血脑屏障抵达中枢。
针对该难题,既往的研究多集中在新型药物分子的设计和结构改构上面,例如增加分子的亲脂性基团、减少分子的正电荷基团、减少分子量等,但由于药物分子内分子电荷、亲疏水性、分子空间位阻等一系列固有因素的限制,以及分子结构的细微改变将极大的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效,通过分子自身改构的研究方案仍不能有效的实现药物中枢给药,例如救治神经性毒剂中毒的药物重活化剂,虽然对分子结构进行改造,设计合成了了大量的新型重活化剂,但依然未能实现对中枢中毒酶的有效重活化。
2药物在中枢的释放
现有的以中枢神经系统为靶向目标的纳米药物中,多数以治疗脑部肿瘤等为治疗目标,缓释型纳米结构即可满足使用要求,即装载药物的内核外包裹了一层高分子层等修饰层,内核药物需要伴随着外层高分子层的舒展才能与外界环境接触,从而开始缓慢释放药物。
但是以神经性毒剂中毒的解毒为代表的脑部急性疾病的治疗则与此不同,其需要迅速起效。因为神经性毒剂中毒后,可迅速与血液及组织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结合,进而导致乙酰胆碱酯酶丧失对乙酰胆碱的催化水解作用,引发体内乙酰胆碱大量蓄积,由于乙酰胆碱是体内重要的神经递质,最终会产生以胆碱能系统功能亢进为代表的中毒症状表现。中毒者命悬一线,药物起效快能避免造成多重后遗症。但是现有的报道中尚没有提供能穿透血脑屏障后迅速释药的纳米药物。
3中枢中毒救治
对于神经性毒剂中毒救治,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重活化,即采用药物干预的方法,使与神经性毒剂结合的乙酰胆碱酯酶重新恢复水解乙酰胆碱的功能。而能够使中毒酶重新恢复水解乙酰胆碱酯酶的药物,称之为重活化剂。
以梭曼为例进行说明,梭曼(Soman,化学名:甲氟膦酸特己酯)是神经性毒剂一种,也是最为难防难治的神经性毒剂。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酶重活化剂如氯解磷定、双复磷等,对梭曼中毒酶无良好重活化作用;而以HI-6为代表的双季胺单肟类重活化剂,尽管对梭曼外周中毒酶有良好重活化作用,但由于其本身分子结构所具有的强亲水性、分子带正电荷等理化性质显著特点,使其难以穿透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而进入中枢,因而无法实现对梭曼中枢中毒酶的重活化作用。其结果导致梭曼中毒后,伤员很快出现惊厥、昏迷为代表的严重中枢中毒症状表现,进而出现难以抑制的迟发性脑损伤。
德国的Franz Worek研究组在该领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工作,他们将人血清白蛋白制备成为纳米颗粒后,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在颗粒表面挂载HI-6药物后,模拟体外血脑屏障模型,进行生物学药效评价。从药效评价上看,药物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效率低、结构不稳定,依然不能满足神经性毒剂(例如梭曼)中毒救治的需求(Miriam Dadparvara,Franz Worek等,HI-6human serum albumin nanoparticles-Development and transport over an in vitro blood–brain barrier model,Toxicology Letters206(2011)60–66)。
综上可知,目前基于分子改构的方法和现有的纳米药物,均未能有效的实现中枢梭曼中毒酶的重活化,目前亟需开发出可以对梭曼中枢中毒酶有重活化作用的有效药物。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最终开发出了本发明的包被有特定蛋白质的载药纳米硅球,有效地实现了药物的血脑屏障穿透和中枢迅速释放,最终提供了新型的纳米药物用于中枢解毒。
首先,本发明在纳米材料的选择上发现无机纳米药物载体纳米多孔硅球可以有效的满足中枢靶向给药的各项要求。首先纳米多孔硅球载体其多孔结构,在保证能大量吸附药物分子的同时,也保持了与外界直接的药物释放通道,而不需要经历外层修饰层的舒展,就能快速地释放所装载的药物分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19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式类胡萝卜素、其合成、制剂和用途
- 下一篇:一种含有伏立康唑的药物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