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前列腺癌药物恩杂鲁胺的合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49562.5 | 申请日: | 2014-0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44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 发明(设计)人: | 付清泉;岳利剑;林强;廖显波;赵茂先;秦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伊诺达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D233/86 | 分类号: | C07D233/86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全学荣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前列腺癌 药物 恩杂鲁胺 合成 新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合成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合成恩杂鲁胺(Enzalutamide)的路线。
背景技术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是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它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居各种癌症的第二位,通常每6例男性中就有1例患有PCa;在亚洲,其发病率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来呈迅速上升趋势。在我国PCa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目前,PCa在治疗过程中逐渐转变为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的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这其中有很多分子机制及其相关的假说,Pten的缺失及Akt的活化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在CRPC发病中的主要机制。
恩杂鲁胺(Enzalutamide,MDV3100)商品名为Xtandi,是一种新型的非类固醇类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与抗雄激素药物比卡鲁胺相比,恩杂鲁胺具有更高的雄激素受体亲和力并且不促进雄激素受体向核的迁移。通过直接抑制雄激素与其雄激素受体(核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了雄激素与DNA的结合,导致细胞的凋亡及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同时,临床研究表明MDV3100可以显著延长接受化疗之后转移性CRPC患者的生存周期。
恩杂鲁胺是由安斯泰来和Medivation两家公司共同研发的,该药于2012年8月31日被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已扩散或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
由于其新颖的作用机理及其较好的疗效与较少的副作用,因而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下式为恩杂鲁胺(Enzalutamide)的结构。
到目前为止,可查的恩杂鲁胺(Enzalutamide)的路线有三条。
WO2006124118/CN101222922等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恩杂鲁胺合成路线一
该路线是以3-氟-4-甲基-硝基苯为原料,通过三氧化铬/高碘酸氧化、甲酰胺化、还原硝基,在与氰基丙酮缩合与化合物A反应得到恩杂鲁胺。此路线为原研路线,各步收率较高,起始原料与其他原料相对便宜。但是高碘酸危险系数较高。丙酮氰醇为剧毒品。同时制备化合物A需要使用剧毒、恶臭的硫光气。因此该路线工业化放大较困难。
专利WO2011106570则报道了另外一种合成方法。其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恩杂鲁胺合成路线二
该路线是以2-氟-4-溴-苯甲酸为原料,先与甲胺反应,再与2-甲基2-氨基-丙酸反应,碘甲烷成甲酯,最后与化合物A反应得到恩杂鲁胺。此路线起始原料与其他原料相对便宜,各步收率较高,但是制备化合物A需要使用剧毒、恶臭的硫光气。因此该路线工业化放大较困难。
专利WO2011106570同时报道了另外一种合成方法。其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恩杂鲁胺合成路线三
该路线与路线二相比,前两步基本一致,再与4-氰基-3-三氟甲基苯胺缩合,最后与硫光气反应成环,得到得到恩杂鲁胺。该路线最后一步仍然需要使用硫光气,因此也制约了其工业放大的前景。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三条路线都不可避免的使用了剧毒、恶臭的硫光气,路线一还使用了剧毒的氰基丙酮,这些都制约了恩杂鲁胺的放大生产,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更环保、操作性更好的合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全新的、环保的恩杂鲁胺(Enzalutamide)合成方法。
具体讲,本发明是提供了一种合成恩杂鲁胺(Enzalutamide)的新方法。
本发明以硫脲为原料,合成路线如下:
其中上式中化合物1为恩杂鲁胺(Enzalutamide),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3-三氟甲基-4-氰基-苯胺(化合物5)、2-氟-4-氨基-苯甲酰甲胺(化合物6)与甲酰化试剂反应得到N-(3-三氟甲基-4-氰基-苯基)-N-(3-氟-4-甲胺酰基苯基)-脲(化合物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伊诺达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伊诺达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95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