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率器件结终端结构与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44426.7 | 申请日: | 2014-0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48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 发明(设计)人: | 蒋华平;刘可安;吴煜东;李诚瞻;赵艳黎;吴佳;唐龙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华联 |
| 地址: | 41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器件 终端 结构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率器件结终端结构,还涉及一种制造这种功率器件结终端结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相对于以硅为代表的第一代半导体和以砷化镓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的碳化硅具有更大的禁带宽度和更高的临界击穿电场,非常适合制造高温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目前来看,碳化硅功率器件是国际上的开发热点。
就功率器件而言,需要对结终端进行良好设计。合理设计的结终端不仅是确保功率器件耐压能力的关键,也是保证功率器件可靠工作的重要部分。其中,场限环是纵向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常用结终端结构,它可以与主结同时制作也可以单独制作。
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结终端,特别是在高压情形下,常用浮空场限环的终端结构。但是场限环外侧(远离主结的一侧)的上表面的尖角位置更易于出现尖峰电场。此外,由于材料本身的特点,在碳化硅表面热生长较厚的二氧化硅薄膜受限制,因此碳化硅功率器件的结终端表面的介质钝化层通常是通过淀积得到的二氧化硅,其质量相对较差,相比于碳化硅较高的临界击穿电场,钝化层成为易于被击穿的地方。因此,尖角位置的电场尖峰可降低碳化硅功率器件的耐压能力以及可靠性。因此,急需一种耐压能力好、可靠性高的碳化硅功率器件结终端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碳化硅功率器件结终端结构,这种功率器件结终端结构耐压能力好、可靠性高。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制造这种结终端结构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碳化硅功率器件结终端结构,该功率器件结终端结构包括:场限环,其间隔设置于最外侧主结的外侧;电荷补偿区,其通过掺杂间隔形成于外延层,电荷补偿区贯穿最外侧主结的靠外侧的冶金结面和场限环的靠外侧的冶金结面,其中电荷补偿区的导电类型与场限环的导电类型相同。
通过本发明的碳化硅功率器件结终端结构,场限环外侧的上表面的尖角位置被转移至半导体内,功率器件的耐压能力和可靠性得到较大提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荷补偿区的每一个和与其相邻的靠外侧的场限环间隔预定距离,由此功率器件的性能得到优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荷补偿区的结深小于场限环的结深。由此可降低碳化硅刻蚀工艺的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荷补偿区的杂质浓度低于场限环的杂质浓度。由于电荷补偿区的导电类型与主结以及场限环的导电类型相同,不影响场限环的功能。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电荷补偿区的杂质浓度范围为1×1014cm-3~5×1017cm-3。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功率器件结终端结构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作主结和场限环;步骤2:制作掩膜以间隔形成刻蚀窗口,并且刻蚀窗口横跨最外侧主结的靠外侧的冶金结面和场限环的靠外侧的冶金结面;步骤3:刻蚀外延层,以形成电荷补偿区的成形凹槽;步骤4:去除掩膜;步骤5:外延生长电荷补偿层,与此同时或在外延完成之后对电荷补偿层进行掺杂;步骤6:研磨和/或抛光外延层,以形成间隔设置的电荷补偿区。由此使得场限环外侧的上表面的尖角位置转移至半导体内,从而使得相对薄弱的钝化层不再受到最大尖峰电场的影响。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刻蚀深度为50nm~3000nm。
在一个实施例中,借助光刻工艺制作掩膜,掩膜采用二氧化硅或金属。采用光刻可以精确地控制掩膜的外形轮廓,提高了该工艺的精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采用干法刻蚀外延层。由于干法刻蚀采用物理轰击的方式,因此具有能兼顾边缘侧向极微的侵蚀以及高蚀刻率的优点。
在本申请中,用语“外”、“内”规定为,远离器件有源区的方向为“外”,与“外”相反的方向为“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场限环外侧的上表面的尖角位置转移至半导体内,从而使得相对薄弱的钝化层不再受到最大尖峰电场的影响,由此提高功率器件的耐压能力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碳化硅功率器件结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碳化硅功率器件结终端结构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图2所示制造方法的步骤1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制造方法的步骤2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制造方法的步骤3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制造方法的步骤4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44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图像处理系统及图像处理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