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门把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3622.2 | 申请日: | 2014-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7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田野口健一;冈本大地;芦泽胜也;齐藤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阿尔发 |
主分类号: | E05B85/12 | 分类号: | E05B85/12;E05B7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门 把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车门的车室内侧的车门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多数车辆中,在车门的车室内侧安装有车门把手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图1))。
如专利文献1所述的车门把手装置,是由安装在车门上的作为主体的底座部件、能够摆动地安装在该底座部件上且切换车门的锁定/开锁的锁旋钮、和安装在该锁旋钮的下方且进行车门的开闭操作的操作把手构成的。
近年的车门把手装置在保持锁定状态下使操作把手向车门的打开方向摆动的情况下,能够使锁旋钮自动地摆动至开锁状态。另外,当乘员以带着钥匙的状态下车且从车辆只要离开规定距离时,能够使锁旋钮自动地摆动至锁定状态。若能够抑制在锁旋钮摆动时发出的声音的话,则能够期望提高车辆的高级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1842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锁旋钮摆动时发出的声音的技术。
技术方案1的发明提供一种车门把手装置,安装在车门的车室内侧,其特征在于,
切换所述车门的锁定状态和开锁状态的锁旋钮以能够在使所述车门为锁定状态的锁定位置、与使所述车门为开锁状态的开锁位置之间摆动的方式设在底座部件上,
在所述底座部件上设有将所述锁旋钮的摆动限制于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开锁位置之间的止挡机构,
所述止挡机构具有带有弹性的弹性部,
在所述锁旋钮上形成有在处于所述锁定位置时与所述弹性部抵接的锁定面部、和在处于开锁位置时与所述弹性部抵接的开锁面部。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机构具有以在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开锁位置之间突出的方式形成的止挡基部,
所述弹性部通过与所述止挡基部为分体的环状的橡胶而形成,并嵌入至所述止挡基部的外周部中。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止挡机构呈大致矩形截面,使所述锁定面部与一条短边抵接,并使所述开锁面部与另一条短边抵接。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部件上安装有在开放所述车门时摆动的操作把手,
所述止挡机构设在所述操作把手的摆动轴的附近。
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面部与所述开锁面部相对于所述止挡机构的抵接高度彼此不同。
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锁定面部与所述开锁面部之间的部位呈与所述止挡机构相适的形状。
技术方案7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部件上,沿着所述止挡基部的突出方向形成有肋。
技术方案8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止挡基部的前端,形成有比所述橡胶的内径大的防脱部。发明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限制锁旋钮的摆动的止挡机构具有带有弹性的弹性部。锁旋钮通过与弹性部接触而被限制摆动。通过由富有弹性的弹性部构成接触锁旋钮的部分,从而能够抑制在锁旋钮接触时发出的接触音。即,能够抑制因锁旋钮的摆动而发出的声音,能够提高车辆的高级感。
而且,设有将锁旋钮的摆动限制于锁定位置与开锁位置之间的止挡机构。即,通过一个止挡机构限制锁旋钮的向锁定方向的摆动,并且,也限制向开锁方向的摆动。能够通过一个部件限制向锁定方向以及开锁方向的摆动量,从而能够使车门把手装置的构造简洁化。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止挡机构构成为,使环状的橡胶嵌入至止挡基部中。能够对可拆装的橡胶进行变更。通过变更为厚度不同的橡胶,而能够进行锁定位置以及开锁位置的微调整。另外,能够通过将环状的橡胶嵌入至止挡基部中来形成止挡机构,从而使结构简洁。
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止挡机构呈大致矩形截面,使锁定面部与一条短边抵接,并使开锁面部与另一条短边抵接。使锁定面部与开锁面部与短边的部位抵接。即,使止挡机构的长边相对于锁旋钮的摆动方向大致平行地设置。由此,能够防止止挡机构的倾倒,从而能够确保高强度。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止挡机构设在操作把手的摆动轴的附近。即,止挡机构形成在由摆动轴提高了刚性的部位上。能够提高止挡机构的强度。
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锁定面部与开锁面部相对于止挡机构的抵接高度彼此不同。因锁定面部或开锁面部接触,而会对止挡机构施加冲击。通过改变抵接高度,能够使止挡部件的施加有冲击的部位分散,能够谋求止挡机构的长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阿尔发,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阿尔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36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刷式转盘曝气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