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锥滚子车轮轴承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1406.4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4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04 |
发明(设计)人: | 林种根;李昇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进全球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C19/38 | 分类号: | F16C19/38;F16C33/58;F16C33/78;B60B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周艳玲,王琦 |
地址: | 暂无信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锥 滚子 车轮 轴承 组件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3月26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3-0032179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利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锥滚子车轮轴承组件。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分散集中于第一底切的应力的第二底切的圆锥滚子车轮轴承组件,第一底切被形成在凸缘基座部分。
背景技术
通常,轴承被设置在转动元件与非转动元件之间,以便平滑转动元件的转动。目前使用各种类型的轴承,诸如滚珠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滚针轴承等。
车轮轴承是这类轴承的一种,并且将为转动元件的车轮能转动地连接到为非转动元件的车身。车轮轴承包括连接到车轮或者车身之一的内圈(和/或轮毂)、连接到车轮或者车身中的另一个的外圈以及设置在外圈与内圈之间的转动元件。
滚珠或者圆锥滚子被用作车轮轴承的转动元件。使用滚珠的车轮轴承适用于小型车辆,而使用圆锥滚子的车轮轴承适用于大型车辆,诸如公共汽车、货车等。
图1至图3中示出常规的圆锥滚子车轮轴承组件。
如图1至图3中所示,常规的圆锥滚子车轮轴承组件10包括轮毂20、内圈60、外圈30、第一圆锥滚子40和第二圆锥滚子50。
用于安装车轮的轮毂凸缘23被形成在轮毂20的侧部,并且台阶部26被形成在轮毂20的另一侧部。此外,轮毂滚道25被形成在轮毂20的在轮毂凸缘23与台阶部26之间的外周上,并且凸缘基座24被形成在轮毂滚道25与轮毂凸缘23的连接部。通常,凸缘基座24的横截面以弯曲的方式形成。螺栓孔29被形成在轮毂凸缘23的径向外部,并且螺栓被插入螺栓孔29中以使车轮被安装在轮毂凸缘23上。此外,用于支撑车轮的导杆22从轮毂20的侧面沿轴向方向突出。
内圈60被压装在台阶部26上,并且内滚道62被形成在内圈60的外周上。在内圈60被压装在台阶部26上之后,轮毂20的端部27被径向向外弯曲,以便卡住内圈60。因此,预载被施加到第一圆锥滚子40和第二圆锥滚子50。
外圈30与轮毂20和内圈60径向向外隔开,并且围绕轮毂20和内圈60。与轮毂滚道25和内滚道62对应的第一外滚道32和第二外滚道34被形成在外圈30的内周上。
处于被安装在第一保持架42中的状态下的多个第一圆锥滚子40被安装在轮毂滚道25与第一外滚道32之间,并且处于被安装在第二保持架52中的状态下的多个第二圆锥滚子50被安装在内滚道62与第二外滚道34之间。
同时,在第一圆锥滚子40和第二圆锥滚子50被安装在轮毂20和内圈60上的情况下,可以与第一圆锥滚子40和第二圆锥滚子50接触的轮毂滚道25和被定位在轮毂滚道25的两端部的突出部、内滚道62和被定位在内滚道62的两端部的突出部应被精确地加工。通常,虽然圆锥滚子的边缘是弓形的,但由于加工特性,滚道不以弓形的方式被加工,而是以平直的方式被加工。此外,由于每个滚道的加工表面和被定位在每个滚道的两端部的突出部的加工表面形成角度,所以难于加工加工表面相接合的边缘部。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在加工表面相接合的边缘部形成底切。也就是说,为了便于加工,预先在加工表面相接合的边缘部周向地形成槽。
然而,如果为了便于加工形成底切,车轮轴承组件抗冲击性变弱。特别地,如果通过轮毂凸缘23施加瞬间冲击或强冲击,则如图4所示应力集中于形成在凸缘基座24上的底切28上,并且由于应力的集中而可能在底切28的周围产生裂纹或者轮毂20可能被损坏。由于为了便于加工应该形成底切28,所以需要用于分散可能集中于底切28上的应力的方法。
在该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它可能包括不构成在本国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努力提供一种圆锥滚子车轮轴承组件,其通过在用于加工轮毂滚道的底切附近形成另外的底切而具有分散应力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进全球株式会社,未经日进全球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14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擦制动间隙补偿装置
- 下一篇: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