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动驻车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1296.1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4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峰;方继勇;陈养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H1/04 | 分类号: | B62H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驻车机构,特别是涉及车辆的自动驻车机构。
背景技术
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以及自平衡两轮车等两轮车辆在停下来时,需要有一定的驻车机构,用于支撑车辆,保持直立状态。
摩托车、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驻车机构均为驻车支脚或类似结构,需要驻车时,由人工转动驻车支脚,支撑在地面。
车轮左右分布的自平衡两轮车的驻车方式,常常是在停车时,使车辆倾斜,车辆的底盘边缘与地面接触,与车轮一起支撑停止状态的车辆。目前也有带有驻车支脚的自平衡两轮车驻车机构,驻车支脚与车辆的地盘由轴类部件连接,需要驻车时,由人工转动驻车支脚,支撑在地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动驻车机构,能够实现自动支撑于地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气动驻车机构,包括至少一个驻车支脚,所述气动驻车机构还包括一具有储气罐的气泵,
一与气泵的出气口连接的主气管;
设置于主气管上的至少一个电磁阀;
与所述电磁阀连接的多个分支气管;
与分支气管连接的至少一个支脚气缸,所述支脚气缸具有与活塞连接的气缸推拉杆;
以及一与所述电磁阀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同时连接所述气泵;
所述气缸推拉杆与所述驻车支脚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一连接所述气缸推拉杆和所述驻车支脚的连杆;
所述气缸推拉杆为横向布置,并且其与所述连杆连接的一侧向下倾斜;
所述连杆为弯曲连杆,且所述连杆靠近所述气缸推拉杆的位置设有一轴,所述连杆在气缸推拉杆的作用下绕其轴旋转;
所述驻车支脚靠近所述连杆一端具有一支脚轴,所述驻车支脚绕所述支脚轴旋转。
优选的,所述驻车支脚还包括一壳体所述支脚轴与所述壳体连接;
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一伸缩脚气缸,所述伸缩脚气缸具有与活塞连接的伸缩脚气缸杆,所述伸缩脚气缸与至少一个所述电磁阀通过所述分支气管连接;
与所述伸缩脚气缸杆连接的一楔形杆,所述楔形杆具有一斜面;
与所述楔形杆的斜面接触的一伸缩脚连杆,所述伸缩脚连杆一端设置有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的轴,另一端与一伸缩脚连接,所述壳体在所述伸缩脚位置开有孔;
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伸缩脚连杆连接,并且位于所述伸缩脚连杆与楔形杆接触的对面一侧。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包括一控制芯片及一遥控器,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电磁阀电连接,所述遥控器的接收装置与所述单片机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脚上设置有调节螺钉。
优选的,所述楔形杆的上方设置有一限位,所述限位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气泵、气缸、电磁阀和控制器的配合自动完成驻车支脚放下和收起,驾驶者在停车时按下开关,驻车支脚自动伸出。并且气动运动的驻车支脚具有一定的弹性,支撑地面时可与地面充分接触,对于不同地面情况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适应。
2、本发明中与驻车支脚连接的连杆设计为弯曲形状,巧妙地将气缸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使得驻车支脚在收起时处于横向设置,方便了在车辆上的布置。
3、本发明中驻车支脚内部进一步设置了伸缩脚及其气缸,使得驻车支脚在放下后,还可以进一步伸出伸缩脚支撑于地面。气动的伸缩脚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地面高低不平时,也可以充分接触地面,保证支撑效果,对于不同地面情况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适应。
4、本发明中伸缩脚还具有调解螺钉,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伸缩脚的长短,对于一辆车上有多个驻车支脚的情况下,方便调节车辆平衡,弥补制造误差。
5、本发明中控制器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与车辆的整个控制系统连接,响应车辆在停机时候的自动驻车。此外,控制器可以接收遥控器信号,控制驻车动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对本发明驻车机构及其有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支脚气缸、驻车支脚及两者连接部分的示意图,此图为驻车支脚未支撑时状态。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支脚气缸、驻车支脚及两者连接部分的示意图,此图为驻车支脚支撑时状态。
图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驻车支脚结构示意图,此图为伸缩脚缩回时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新世纪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12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