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性3-(2-硝基乙基)四氢呋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39356.6 申请日: 2014-01-27
公开(公告)号: CN103755667A 公开(公告)日: 2014-04-30
发明(设计)人: 张士磊;邱刚;胡延维;陈韶华;苑来旗;刘石惠;王建强;朱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大学
主分类号: C07D307/10 分类号: C07D307/10;C07D307/12;C07D307/38
代理公司: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代理人: 陶海锋
地址: 215123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手性 硝基 乙基 呋喃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四氢呋喃化合物材料,具体涉及一种手性3-(2-硝基乙基)四氢呋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合成领域。

背景技术

四氢呋喃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药用化合物的重要骨架结构,其广泛存在于很多天然产物和药物中,最普遍存在的就是DNA结构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单元,另外很多天然产物像五碳糖类、聚醚类天然产物、一些木质素类都含有一个或多个四氢呋喃环,临床使用的药物比如抗病毒抗癌的核苷类药物、抗菌的泊沙康唑都含有四氢呋喃结构,抗病毒药物安普那韦含有手性3-氧代四氢呋喃片段。

现有技术中,关于2-取代、2,3-二取代、2,5-二取代以及三取代、四取代四氢呋喃化合物合成的报道较多,而由于四氢呋喃的3-取代位难以被催化剂活化,所以关于3-取代四氢呋喃化合物合成方法的报道比较罕见,特别是关于手性3-取代四氢呋喃化合物的合成更是鲜有报道。

2013年,Masafumi Hirano等报道了在手性钌催化下,3,4-二氢呋喃和丙烯酸酯的烯二聚化反应,得到手性3-取代四氢呋喃产物;但是该反应时间长达七天,而且产物的ee值(对映体过量值)低,只有80%,难以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参见:Yuki Hiroi, Nobuyuki Komine, Sanshiro Komiya, and Masafumi Hirano. Asymmetric Cross-Dimerization between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Substituted Alkene by Ru(0)–Bicyclononadiene Complex. Org. Lett. 2013, 15, 2486-2489)。由于缺少有效的合成方法,所以限制了手性3-取代四氢呋喃化合物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因此研发新的制备方法以简单、高收率地制备出更多的手性3-取代四氢呋喃化合物,对天然产物全合成和药物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性3-取代四氢呋喃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环保,对映选择性优秀,所制得的手性3-取代四氢呋喃化合物具有高的对映体纯度,在天然产物全合成和药物发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式Ⅰ结构的手性3-(2-硝基乙基)四氢呋喃化合物:

式Ⅰ

其中R1为芳基、取代芳基、芳杂环基或者烷基。

优选的,所述芳基为1~6个苯环稠合的芳基;所述取代芳基中的取代基选自硝基、卤素、C1~C3的烷氧基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所述芳杂环基为5~6元芳杂环基;所述烷基为C1~C6的烷基。

上述1~6个苯环稠合的芳基是指由1~6个苯环稠合的稠环化合物基,例如萘基、蒽基或者菲基;上述C1~C3的烷氧基是指碳原子数为1~3个的直链或者支链烷氧基,例如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或者异丙氧基;上述5~6元芳杂环基是指包括一种或者一种以上杂原子的5元或者6元环状化合物基,例如咪唑基、噻唑基、恶唑基、呋喃基、噻吩基、吡咯基、吡啶基或者嘧啶基;上述C1~C6的烷基是指碳原子数为1~6个的直链或者支链烷基,例如甲基、异丙基、乙基、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或者己基。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芳基为苯基、萘基、蒽基、菲基或芘基;所述取代芳基中的取代基选自硝基、氯、甲氧基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所述5~6元芳杂环基中杂原子为O、N或者S;所述烷基为C1~C3的烷基。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手性3-(2-硝基乙基)四氢呋喃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硝基烯、2-羟基四氢呋喃、添加剂和催化剂溶于溶剂,在0~50℃下反应1~48小时得到中间体;

所述硝基烯的化学结构式为;所述催化剂为脯氨酸衍生的手性吡咯烷,其化学结构式为:,其中R2为芳基,R3为烷基硅基;所述添加剂为甲酸、乙酸、丙酸、丁酸、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对氯苯甲酸、水杨酸或者对甲苯磺酸;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9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