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用行人上腿部保护装置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36544.3 | 申请日: | 2014-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4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 发明(设计)人: | 韩海英;王亚军;李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罗建民;邓伯英 |
| 地址: | 241006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行人 腿部 保护装置 | ||
1.一种汽车用行人上腿部保护装置,设置在汽车散热器的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沿车体前端的轮廓横向排列且依次相连的多个板状吸能单元,所述板状吸能单元与预设的行人上腿部碰撞点的数量相同、位置相对应,每个板状吸能单元包括沿车体前端的轮廓纵向排列且依次相连的上固定板、斜板、下端板和下固定板,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分别与散热器上横梁的顶端和下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下端板水平设置,且所述斜板和下端板的夹角与所在板状吸能单元的位置对应的行人上腿部碰撞点的撞击角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吸能单元沿其排列方向上的长度n=10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还包括多个板状过渡单元,且所述板状过渡单元与板状吸能单元间隔设置,用于使相邻两个板状吸能单元的上固定板、斜板、下端板、下固定板之间平缓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过渡单元沿其排列方向上的长度m=10~30毫米,所述板状吸能单元沿其排列方向上的长度n=100-m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过渡单元沿其排列方向上的长度m=20毫米,所述板状吸能单元沿其排列方向上的长度n=80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采用脆性材料制成,且所述保护装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采用塑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固定板上设置有螺栓,并通过螺栓与散热器上横梁的顶端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下固定板上设置有卡扣,并通过卡扣与散热器上横梁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板状吸能单元的上固定板上设置的螺栓的总数为4~6个;各个板状吸能单元的下固定板上设置的卡扣的总数为4~6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板水平设置;所述下固定板竖直设置,并与下端板垂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吸能单元的斜板包括相连且夹角为钝角的第一子斜板和第二子斜板,所述第一子斜板与上固定板相连,所述第二子斜板与下端板相连;所述第一子斜板上设置有凸台,以安装固定汽车的前保蒙皮;所述第二子斜板和下端板的夹角与所在板状吸能单元的位置对应的行人上腿部碰撞点的撞击角度相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板状吸能单元的第一子斜板上设置的凸台的总数为4~6个。
13.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汽车用行人上腿部保护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654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