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混合列车无效
| 申请号: | 201410034508.3 | 申请日: | 2014-0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8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庆生 |
| 主分类号: | B61B1/00 | 分类号: | B61B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65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混合列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车辆,尤其是一种地铁列车编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地铁列车由多节车厢连接而成,车厢内的两侧有座椅,座椅间有可供乘客站立乘车的通道,地铁运行节奏快、停站时间短,为了乘客能够在短暂的停车时间内快速上下车,每节车厢侧壁上均匀分布多个车厢门,进站时所有车厢门必须停靠在车站的站台范围内,才能让乘客上下车,因此,地铁列车的长度受地铁站台长度的制约,列车长度一般不超过途经车站的站台长度。如果地铁运力紧张,想要扩大列车编组提高运力,就必须同步延长与列车增加的车厢几乎相同长度的站台,对于已建成的地铁线路来说,几乎没有空间延长站台,需要对所有车站的土建结构进行改造,工程大成本高,还会影响地铁运营,得不偿失;如果不同步延长站台,列车长度就会超出站台,超出站台范围那部分车厢的车厢门就没有站台可用,无法开启,乘客若利用邻近车厢门上下车,会造成换乘客流相对集中,上下车困难且速度慢,延长列车停站时间,影响列车运行节奏,反而减小运力。相对站立乘客来说,座席占用面积较大,考虑到列车载客量,车厢内不能安装过多座椅,很多乘客站立乘车,遇到客流高峰时还会拥挤不堪,舒适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铁混合列车,在不延长站台,基本不减小运力的情况下,增加座位数,提高部分乘客的舒适性,如需增加运力时,还可以灵活改变需要增加的站台长度,减少对站台进行的扩展改造。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由单个车厢连接成地铁列车,地铁列车长度大于站台长度,在列车内设有隔断,将列车分割成列车端部的座席区和列车中部的混乘区,座席区中部至隔断间有车厢门,车厢门外端至列车另一端车厢门外端的长度小于站台长度。列车停站时,列车长度虽然超出站台,但所有车厢门均可处于站台范围之内,超出站台范围的部分座席区车厢内的乘客可通过站台范围内的座席区车厢门上下车,无需延长站台。利用隔断将列车端部区域分割出来,防止乘客随意进出列车端部区域;同时将列车端部区域由包含站立位和座位的混乘区,改为由较多座位和通道组成的座席区,通道内限制无座乘客站立,而座位相对站立乘客来说,占地面积较大,因此座席区单位面积容纳人数少于混乘区单位面积容纳人数,降低了乘客密度,即使延伸出站台范围之外较远距离,整个座席区可容纳人数也较少,可以根据座席区座位数除以座席区车厢门数,大致等于混乘区车厢定员人数除以该车厢车厢门数的原则,确定座席区座位数量;通过以上手段,控制了座席区乘客数量,进而也就控制了座席区车厢门处的换乘客流,可以与混乘区车厢门处流量大致相当,不会造成换乘客流相对集中,上下车困难的情况。运行时,应控制座席区人数,限制无座乘客乘车,以保持通道畅通,保障乘客可以在座位与车厢门之间走动,还应提前通知乘客前方到站,提示下车乘客提前到车厢门处等候,车到站后,乘客即可快速上下车,不会延长停车时间。座席区的设立,虽然乘客密度低,但是主要利用了新增的乘车面积,基本上不减小列车整体载客量,同时增加了座位,改善了乘车环境。
当需要增加运力时,可以增加车辆,延长列车长度,而列车端部的座席区内仅需要在靠近隔断的那部分车厢开有车厢门,站台延伸到上述车厢门处即可,不必像混乘车厢那样,站台必须容纳下车厢上均匀分布的所有车厢门,也就是说站台需要延长的最小单位,由接近新增的一节车厢的长度,缩短为最小只需多容纳下停靠一个车门的长度,可以使站台延长长度远小于列车延长长度。因此可以根据现有站台及可延伸空间,灵活设置座席区大小以及车厢门位置和数量,减少对站台进行的扩展改造。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对站台的扩展改造小,投资少,使增加运力变得可行,有助于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扩大了车厢面积,既增加了座位数,又减小了乘客密度,让乘客感觉更舒适;更重要的是在运力紧张的地铁线路上,提供了地铁座席区这一新的公交出行方式,既有一定的舒适性,又有地铁的快捷准时,为市民提供了新的出行选择,尤其是在交通拥堵的城市,部分利用小客车出行的人,想改乘更快捷的地铁却又无法接受地铁车厢的拥挤,吸引他们更多选择地铁座席区,减少利用小客车出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地铁混合列车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车厢结构和停车时与站台关系的俯视图。
图2是地铁混合列车的第二个实施例的车厢结构和停车时与站台关系的俯视图。
图3是地铁混合列车的第三个实施例的车厢结构和停车时与站台关系的俯视图。
图4是地铁混合列车的第四个实施例的车厢结构和停车时与站台关系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庆生,未经侯庆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45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有益生菌的复合植物酵素及其应用
- 下一篇:轮胎和平底钢圈的组装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