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歇进给径向锻造成形丝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5820.6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01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伟;赵升吨;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5/00 | 分类号: | B25J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歇 进给 径向 锻造 成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先进材料成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间歇进给径向锻造成形丝杠的方法。
背景技术
滚动功能部件是机械行业中重要的通用基础部件,是机床的基本功能部件,同时在航空、航天、车辆等领域应用广泛,而丝杠是滚动功能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航空、航天、兵器工业以及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大推力、高速度、高精度的高性能、长寿命的功能部件。这就迫切需要高速、重载、高性能大直径的丝杠。
目前丝杠的生产主要是采用螺纹磨床等设备,以切削加工方法为主。切削加工丝杠,生产效率低、生产周期长,浪费材料和能源。并且加工过程中切断金属纤维,降低丝杠的力学性能。难以满足高性能大直径丝杠的加工制造要求。
径向锻造是一种多向局部加载渐进成形技术,成形效率高、节能、节材,而多向同时加载可改善材料塑性,此外径向锻造可有效提高锻件外形和尺寸精度。径向锻造成形的零件其金属纤维沿零件表面形状分布,并且塑性变形可有效增加零件的表面强度,显著提高产品的机械性能。目前还没有将径向锻造技术用于丝杠的加工制造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歇进给径向锻造成形丝杠的方法,提高材料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增加丝杠表面强度,成形精度高,表面质量好,能加工高性能、大直径的丝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间歇进给径向锻造成形丝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装夹工件2,工件2一端由第一机械手1夹紧;
步骤2,工件2轴向送进,第一机械手1夹持工件2向径向锻造锤头3方向送进,进入锤头打击范围内,锤头3上具有螺纹形状段a,工件2上成形丝杠段靠近锤头3一端同锤头3上螺纹形状段a不靠近工件2一端对齐;
步骤3,锤头打击范围内首次成形丝杠形状,具体为:
3.1、锤头3打击锻造;
3.2、锤头3提起;
3.3、工件2旋转;
所成形丝杠的头数为n,工件2旋转角度θ,旋转角度θ为锤头数目为N,N=2~8,旋转角度θ不能等于的整数倍;
3.4、锤头3打击锻造;
3.5、锤头3提起;
3.6、重复步骤3.3至步骤3.5,锤头打击范围内成形丝杠形状;
步骤4,工件间歇进给,由锤头3完成工件2上成形丝杠段2/3~3/4部分的螺纹形状成形,具体为:
4.1、工件2轴向进给,同时旋转;
工件2轴向进给长度为L,锤头3上螺纹形状段a的长度为La,长度L和La满足公式L≤La;
工件2轴向进给速度为v,旋转速度为ω,旋转速度ω应满足公式
公式中P为工件2上所要成形丝杠的导程;
4.2、锤头3打击锻造;
4.3、锤头3提起;
4.4、工件2旋转;
所成形丝杠的头数为n,工件2旋转角度θ,旋转角度θ为锤头数目为N,N=2~8,旋转角度θ不能等于的整数倍;
4.5、锤头3打击锻造;
4.6、锤头3提起;
4.7、重复步骤4.4至步骤4.6,锤头打击范围内成形丝杠形状;
4.8、重复步骤4.1至步骤4.7,工件2间歇进给,工件2不断旋转,锤头3不断打击、提起,工件2上成形丝杠段2/3~3/4部分成形出螺纹形状;
步骤5,第二机械手4夹持工件2另一端,第一机械手1松开并退出;
步骤6,工件间歇进给,由锤头3完成工件2上成形丝杠段未成形部分的螺纹形状成形,具体为:
6.1、工件2轴向进给,同时旋转;
工件2轴向进给长度为L,锤头3上螺纹形状段a的长度为La,长度L和La满足公式L≤L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58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