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对称催化合成(S)-非诺洛芬的新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23139.8 | 申请日: | 2014-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5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 发明(设计)人: | 钟江春;边庆花;毛建友;刘飞鹏;郑冰;李硕宁;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C59/68 | 分类号: | C07C59/68;C07C51/0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不对称 催化 合成 非诺洛芬 新方法 | ||
1.不对称催化合成(S)-菲诺洛芬新方法,其特征在于:3-卤代二苯醚先与金属镁生成格氏试剂,然后采用不对称催化Kumada交叉偶联的方法,在有机溶剂中,在双噁唑啉/钴催化下,外消旋的2-卤代丙酸酯与3-苯氧苯基格氏试剂反应制得3-苯氧苯基丙酸酯(式1),最后经催化氢化制得(S)-菲诺洛芬。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对称催化Kumada交叉偶联反应所用的双噁唑啉手性配体的取代基R为苯基、苄基、异丙基、异丁基、叔丁基与苯乙基,优选取代基R为苄基的双噁唑啉手性配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对称催化Kumada交叉偶联反应所用的钴盐为CoI2、CoBr2、CoCl2、Co(OAc)2、Co(acac)2、Co(acac)3、Co(dppe)Cl2与Co(PPh3)Cl2:优选CoI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对称催化Kumada交叉偶联反应中所用的有机溶剂为四氢呋喃、甲苯、乙醚、二氯甲烷与1,2-二甲氧乙烷,优选四氢呋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对称催化Kumada交叉偶联反应中所用的2-卤代丙酸酯的卤素原子为Cl、Br与I,取代基R为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苯基、苄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己甲基、溴乙基与异戊烯基,优选2-溴丙酸苄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对称催化Kumada交叉偶联反应中所用的格氏试剂为3-苯氧基苯基溴化镁与3-苯氧基苯基氯化镁,优选3-苯氧基苯溴化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对称催化Kumada交叉偶联反应的反应温度为–60℃至–100℃,优选–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对称催化Kumada交叉偶联反应的中双噁唑啉手性配体与钴盐的摩尔当量比为1:1至1:3,优选1: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对称催化Kumada交叉偶联反应中卤代羧酸酯与格氏试剂的摩尔当量比为1:1至1:3,优选1: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313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