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入河径流污染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7044.5 | 申请日: | 2014-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93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吴振斌;郭伟杰;成水平;贺锋;徐栋;周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0;C02F9/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径流 污染 复合 人工 湿地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人工湿地处理面源污染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入河径流污染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方法,同时还涉及一种入河径流污染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方法的装置,适用于大部分农村、小城镇和未改造城中村等缺乏甚至没有排水系统的地区。
背景技术
面源污染,作为典型的非点源污染,是指在降雨过程中雨水及其形成的径流流经地面,聚集一系列污染物质,随之进入水体,污染以河湖为主的地表水以及地下水,具有地域范围广、随机性强、成因复杂等特点,径流污染的控制是当前水环境研究的重点之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厂在不断建造或升级,此部分径流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然而,大部分的农村、小城镇和未改造城中村缺少甚至没有排水系统。在旱季,没有排水系统的地区,大部分生活污水通过明渠直接排入附近的河流和湖泊;在雨季,即使中等强度的降雨,大量混杂生活污水的径流污染会超过管道的截留和输送能力,或是在缺少管道系统时通过径流干沟直接流入受纳水体。这些入河径流污染携带大量的固体颗粒,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盐,造成受纳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恶化。
近年来,对受径流污染而至富营养化的水体采取的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和技术,如河道曝气、人工浮岛、底泥钝化、生态调水以及用于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旁道生态滤床等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然而,这些措施均为在水体受到一系列污染以后的应急和补救措施,如何对其在排入水体之前进行有效处理和控制是解决当前河湖污染问题的关键,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构造简单、处理费用低且具景观效果的污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尤其适合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缺乏或不完善的国家和地区。
以水流方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分为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潜流型湿地又分为水平流和垂直流,其中垂直流人工湿地又可分为下行流和上行流人工湿地两类。不同类型湿地各有优缺,针对不同类型的处理对象,在构建湿地时,如何进行不同流态的优化组合和适当的后期管理运行,使其兼具优良的景观效果和处理效率,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技术和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入河径流污染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作为一种构造简单、处理费用低且净化和景观效果好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径流污水流入水体之前进行拦截和净化,可以有效的缓解和控制当前河湖受面源污染严重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入河径流污染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方法的装置,该装置将不同流态单元串联组合而成,且级配不同的湿地填料,综合了不同湿地类型的优点,营造出了不同的厌氧和富氧区域,且占地面积小、建造灵活、处理效果好。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入河径流污染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方法,其步骤是:
A、被截留的入河径流污水经过格栅和沉砂池进行预处理;
B、经过步骤A处理的污水,通过主布水管分流至分布水管,经分布水管均匀布水的进入下行流单元,大部分有机物和悬浮颗粒被去除;
C、经过下行流单元处理后的污水通过下行流单元和上行流单元的隔墙底部的孔洞进入上行流单元,进行二次净化;
D、步骤C处理后的污水再经分收水管收入主收水管,通过上行流与推流型潜流单元墙体上部的孔洞进入推流型潜流单元得到进一步的净化;
E、最后,经步骤D处理后的水由推流型潜流单元墙体上部的出水管直接排入受纳水体。
一种入河径流污染的复合人工湿地处理方法的装置,包括进水格栅、沉砂池、下行流单元、上行流单元、推流型潜流单元、底部防渗层、进水管、布水管、收水管、排空管、通气管、排空管出水阀门、出水管以及不同填料和湿生植物。其连接关系是:下行流单元、上行流单元及推流型潜流单元中填充湿地填料,湿地填料中种植湿地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70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锆质增韧干式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制备纳米胶囊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