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无框门的密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6496.1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1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L.A.菲利普扎克;S.D.鲁斯纳克;R.康纳;J.K.伊托尼;M.J.维斯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10/08 | 分类号: | B60J10/08;B60J1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葛青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无框门 密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无框门的密封系统。
背景技术
各种车辆具有用于进入或离开车舱的门。挡风雨条或装饰件已被设计为覆盖车舱的边缘或门的边缘。这些挡风雨条或装饰件可从车辆外部看到,这可对展现车辆的审美外观带来挑战。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密封系统。密封系统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第一密封件构造为操作地附连至车辆的第一凸缘的第一边缘。第一密封件具有第一外部接触表面,该第一外部接触表面构造为以相对于第一边缘大致平行的关系延伸。第二密封件构造为操作地附连至车辆的第二凸缘的第二边缘。第二密封件具有第二外部接触表面,该第二外部接触表面构造为以相对于第二边缘大致平行的关系延伸。该第一密封件的第一外部接触表面和第二密封件的第二外部接触表面构造为当可移动玻璃块处于关闭位置中时与可移动玻璃块成密封接触关系。第一外部接触表面和第二外部接触表面构造为当可移动玻璃块处于打开位置时不与可移动玻璃块成密封接触关系。
车辆包括第一凸缘、第二凸缘、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和玻璃块。第一凸缘具有第一边缘,第二凸缘具有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以相对于第二边缘间隔开的关系延伸。第一密封件操作地附连至第一边缘。第一密封件具有第一外部接触表面,该第一外部接触表面以相对于第一边缘大致平行的关系延伸。第二密封件操作地附连至第二凸缘的第二边缘。第二密封件具有第二外部接触表面,该第二外部接触表面以相对于第二边缘大致平行的关系延伸。玻璃块可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当玻璃块处于关闭位置时,玻璃块与第一密封件的第一外部接触表面和第二密封件的第二外部接触表面中的每个成密封接触关系。类似地,当玻璃块处于打开位置时,玻璃块与第一密封件的第一外部接触表面和第二密封件的第二外部接触表面中的任一个均不成密封接触关系。
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势及其他特征和优势将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以下详细描述连同附图时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密封系统的车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图1的密封系统的示意性分解图;
图3是沿图1的线3-3截取的车辆的密封系统的示意性横截面侧视图;和
图4是图1的密封系统的第一密封件的示意性内部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有本领域常规技术的人将认识到,诸如“之上”、“之下”、“向上”、“向下”、“顶部”、“底部”、“向内”、“向外”等的术语用来描述附图,且不表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所述范围如由所附的权力要求所限定。
参考附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在若干幅视图中表示相同的部件,图1示出车辆20,该车辆具有固定玻璃块22、可移动玻璃块24和密封系统26。密封系统26提供可移动玻璃块24和固定玻璃块22之间的密封件,如下更详细地解释的。
车辆20包括本体28和门30。门30是无框的,且可移动玻璃块24操作地附连至门30。这意味着,门30不包括围绕可移动玻璃块24的整个周边的门楣(如在具有门楣的完整有框门30中使用的)。这样,在没有门楣的情况下,任何密封发生在可移动玻璃块24和本体28之间。
如图3所示,可移动玻璃块24随门30相对于本体28和固定玻璃块22在第一位置32(即,打开位置)和第二位置34(即,关闭位置,以虚线示出)之间移动,即,枢转。本体28包括A-柱(A-pillar)36,A-柱在车辆20的地板40和车顶38之间延伸。门30铰接地附连至A-柱36的下部42。A-柱36的上部44包括支撑表面46,该支撑表面支撑固定面板22。A-柱36的上部44进一步包括第一凸缘48和互连壁50。互连壁50在第一凸缘48和支撑表面46之间延伸一距离49,固定面板22由支撑表面46支撑。更具体地,固定玻璃块22可通过粘合剂51等粘附至支撑表面46,使得间隙53限定在固定玻璃块22和支撑表面46之间。固定面板22具有第二凸缘52,该第二凸缘沿A-柱36的上部44延伸。固定面板22可以是固定玻璃块。第二凸缘52布置在第一凸缘48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164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