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模外壳及其高精度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009290.6 | 申请日: | 2014-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6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杭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钜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28/02 | 分类号: | B21D28/02;B21D28/24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陈海滨 |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外壳 及其 高精度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塑模用外壳的产品和它的生产方法,特别是一种塑模外壳及其高精度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产品方面的技术也越来越科技化、先进化,人们更倾向于多重功能、性能集中且携带便捷的需求方向。由此电子产品的形体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小,越来越精密化和集成化。故其内部各个重要的电子元件也是向着薄、小、轻,同时要求高精度的方向发展。
目前在产业上生产塑模外壳此类产品的制造技术上存在两项技术难点:第一点为,在生产此类产品时,产品上需要与塑模件插入组装后形成卡接的插入脚,原本的工程设计为通过一组刀口一步将产品外型切出,由此所得的插入脚顶点为R角,即圆角。该R角无法将塑模件有效卡紧,且其插入脚的宽度公差为+/-0.02mm,故不够精准。第二点为,在产品侧面上有两个方孔,其作用是将塑模件插入后其上相对应部位的凸起点会由方孔扣住。然而因产品在冲压生产时所产生的毛刺,在与塑模件组装过程中易刮出塑料细丝而导致组装产品不良,另外要求此方孔刀口尺寸公差只有+/-0.01mm,因毛边的产生,故该公差精度要求在生产上不易管控,也不利大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塑模外壳产品生产程序中,通过改进冲压模具与增设冲压工艺相配合作用,使成品形成尖角以卡固塑模件,同时优化精度及光滑度的塑模外壳及其高精度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塑模外壳的高精度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生产步骤:
(1)、料带入模后,冲压定位孔;
(2)、以交切方式进行分步切割,形成插入脚及其尖角状的卡角:
a、先同步切割插入脚底部的直线切口;
b、再切割插入脚上部外型轮廓的弧线切口;
c、结合上述两步切口,直线切口与弧线切口的交点即为尖角状的卡角;
(3)、冲压产品侧面的方形扣孔;
(4)、对方形扣孔内周边沿及方形扣孔正下方的产品边沿,同步进行去毛边工程。
本塑模外壳的高精度制造方法,在第一步骤中,后续工序通过定位针紧接穿入定位孔,形成后续送料程序及各项加工程序的精准确位保障。在第二步骤中,以分步进行交切形成的交切角必为尖角,进而通过工艺生产避免出现R角,以确保能卡紧插入的塑模件。并且在交切顺序上尤其注意需先进行直线切口的切割,再进行弧线切口的切割,交切后产生的毛刺方向是竖立状态,由此不会影响到产品的宽度尺寸精度;若反向顺序切割的话,交切后产生的毛刺方向是横向状态,进而导致产品的宽度测量尺寸偏大,甚至超出公差要求范围,进而影响产品精度。在第三步骤中,产品两侧面均具有方形扣孔,该方向扣孔用于扣住插入的塑膜件。在第四步骤中,冲压方形扣孔会产生毛边,通过去毛边工程才能确保其公差控制在+/-0.01mm以内。对方形扣孔及其正下方产品边沿均进行去毛边工程,除确保其尺寸精度外,亦可避免产品组装扣入塑模件时刮出塑料细丝而造成组装品不良。
在上述的塑模外壳的高精度制造方法中,在冲压定位孔步骤之后,位于脱料板上的定位针紧接穿入定位孔。
在上述的塑模外壳的高精度制造方法中,在交切方式切割步骤中,直线切口分为左右两个对称的方形刀口。由此才能形成插入脚的左右对称结构。
在上述的塑模外壳的高精度制造方法中,在第一步骤中料带承托于冲孔支撑入子上,通过下压冲孔冲头在料带的定位处冲出定位孔。
在上述的塑模外壳的高精度制造方法中,在第二步骤中首先料带承托于直线导位入子上,通过下压直线切割冲头在料带上冲出直线切口;而后料带承托于弧线导位入子上,通过下压弧线切割冲头在料带上冲出弧线切口。
在上述的塑模外壳的高精度制造方法中,在第三步骤中料带承托于剪切导位入子上,通过下压剪切冲头在料带上冲出方形扣孔。
在上述的塑模外壳的高精度制造方法中,在第四步骤中料带承托于去毛边导位入子上,通过下压去毛边冲头去除方形扣孔及其正下方产品边沿的毛边。
一种塑模外壳,包括呈片状的本体,所述本体上弯折出若干插入脚,所述本体的两侧具有弯折侧壁,所述弯折侧壁上开设方形扣孔。
本塑模外壳上的若干插入脚均与本体呈90°垂直设立,且若干插入脚的设定位置依据塑模插入后的定位点而决定。位于两侧的弯折侧壁与本体呈90°垂直设立。
在上述的塑模外壳中,所述插入脚呈左右对称结构,且插入脚的两侧具有顶端为尖角状的卡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钜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钜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92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