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红薯渣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07348.3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49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芒;肖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1/00 | 分类号: | A23K1/00;A23K1/16;A23K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红薯 纤维 可溶性 膳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饲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高红薯渣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红薯(又称甘薯)总种植面积保持在620万公顷左右,总产量稳定在1亿吨以上,是世界最大生产国,而四川是我国红薯的最大主产区。随着脱毒红薯的推广和利用,其面积和产量呈增加的趋势,因而红薯淀粉以及深加工日益受到重视。然而,淀粉加工过程中副产物红薯渣的利用却是困扰农民和厂家的一大难题。目前,红薯渣只有部分用作饲料,因其适口性差,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都很低,不能满足家畜的营养均衡需求。鲜薯渣含水量达80%以上,如果不及时处理,极易腐败变质,污染环境。如果能通过微生物发酵将其中淀粉和部分粗纤维转化有营养价值的成分,不仅可以节约粮食,还可以缓解饲料不足的矛盾。
目前,国内外对红薯渣的研究较少。红薯渣可等量替代苜蓿干草,不影响奶牛产奶量以及乳成分(乳脂、乳蛋白、乳糖、乳固形物等)(陈宇光等,2009)。由于红薯渣粗蛋白含量低,用单菌或混合菌发酵可提高红薯渣蛋白质的含量。Yang等(1993)用淀粉真菌提高了红薯渣蛋白质的含量。赵启美和何佳(2001)采用固液结合,利用蕈菌对红薯渣发酵,提高了粗蛋白含量246.3%(相对原料),粗纤维含量由原料中的25.03%下降至14.2%,降解率为43.1%。王淑军等(2001)采用混菌(扣囊拟内孢霉,产朊假丝酵母,绿色木霉)提高红薯渣发酵产品的粗蛋白含量,降解纤维素。Aziz和Mohsen(2002)用啤酒酵母和念珠镰孢菌发酵提高红薯渣蛋白质的含量。红薯渣含30%左右的膳食纤维,但膳食纤维的专一性差,通过适当改性手段对膳食纤维进行改性处理,改变其中部分组成聚合物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新增或强化部分原来没有或很微弱的功能特性,从而使不溶性膳食纤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发挥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对有效利用天然资源,更好的发挥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对膳食纤维进行改性。单成俊等(2009)采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技术对红薯渣膳食纤维进行改性,使不溶性膳食纤维一部分转化为可溶性膳食纤维。赵健等(2009)研究了超高压处理对红薯渣膳食纤维理化性质的影响,发现超高压处理对纤维化学结构基本没有影响,但会改变纤维构成比例,使水溶性纤维含量降低,不溶性纤维含量增加。也可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红薯渣粗纤维进行改性。邬建国等(2009)对药用真菌液体发酵红薯渣获得膳食纤维的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发酵过程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随着天数的增加而递减,而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逐渐提高,红薯渣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与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得到了改善。
然而,现有的方案都难以获得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红薯渣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又能显著降低成本,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红薯渣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红薯渣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取红薯渣35-45重量份+麦麸4-6重量份+菜粕4-6重量份,然后加入绿色木霉菌液进行固态发酵,发酵初红薯渣水含量50%,发酵温度28℃,菌液添加量2%(菌液量(ml)/培养基重量;菌液量使用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每ml菌液的孢子数,用灭菌双蒸水稀释菌液,使菌液孢子浓度为1×106个/ml),发酵时间5d。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绿色木霉是保藏编号为CICC40202的绿色木霉,保藏地址为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发酵过程中所使用的微生物仅包括绿色木霉。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绿色木霉利用培养基中碳水化合物、氮源等物质等使发酵产物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与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得到明显提高,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未发酵组提高了35.6%,可溶性膳食纤维与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比例较未发酵组提高了99.1%,酸性洗涤纤维较未发酵组提高了14.6%,粗蛋白含量较未发酵组提高了20.9%,粗灰分较未发酵组提高了14.7%;绿色木霉发酵红薯渣组不溶性膳食纤维,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木质素,粗脂肪得到明显降低,不溶性膳食纤维较未发酵组减少了32.5%,粗纤维较未发酵组减少了36.9%,中性洗涤纤维较未发酵组减少了25.2%,木质素较未发酵组减少了24.2%,粗脂肪较未发酵组减少了34.6%。
具体实施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农业大学,未经四川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73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电池电极混合材料的浸出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