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连续浇筑的信息化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1972.2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6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忠;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核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023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墙体 密实 混凝土 连续 浇筑 信息化 施工 方法 | ||
1.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连续浇筑的信息化施工方法,步骤为:
第一步、按照待浇注的结构模块的结构特点和自密实混凝土水平流动距离布置浇筑下料点;
第二步、在每个下料点内架设垂直方向泵管(20),其特征在于:
第三步、在结构模块每一块墙板的任意位置距离结构模块底部250mm~350mm位置处及1250mm~1350mm位置处的左右两侧分别布置一对位移计(21);
第四步、在结构模块每一块墙板的任意位置的角钢肋(22)由下至上布置一排肋部应变片(23),在相邻两根角钢肋(22)之间由下至上布置一排肋间应变片(24);
第五步、对结构模块的墙体进行初次浇筑,初次浇筑的高度不大于3m,不限浇筑时间;
第六步、对初次浇筑后的结构模块的墙体进行连续的后续浇筑,后续浇筑时保证通过肋间应变片(24)获得的肋间水平应变不大于440με~460με,通过肋部应变片(23)获得的肋部水平应变不大于-750με~-650με,通过位移计(21)获得的距离结构模块底部250mm~350mm位置处的位移不大于1.4mm~1.8mm及距离结构模块底部1250mm~1350mm处的位移不大于2.8mm~3.2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连续浇筑的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步中,相邻2个下料点的间距不大于10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连续浇筑的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步中,在所述垂直方向泵管(20)的下部端头上加设直径逐步缩小的管头,该管头与浇筑面高度不大于1.83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连续浇筑的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计(21)位于所述结构模块每一块墙板的中间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连续浇筑的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肋部应变片(23)及每排所述肋间应变片(24)位于所述结构模块每一块墙板的中间位置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连续浇筑的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肋部应变片(23)及每排所述肋间应变片(24)中位于最下方的肋部应变片(23)及肋间应变片(24)距离所述结构模块底部的距离为450mm~550mm,相邻两片肋部应变片(23)及相邻两片肋间应变片(24)之间的距离为950mm~1050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连续浇筑的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第六步所述的后续浇筑时,每浇筑900mm~1100mm读取一次肋间应变片(24)、肋部应变片(23)及位移计(21)的数据,若超过阈值则停止浇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连续浇筑的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六步后还包括:
第七步、若模块墙体局部位置将留设混凝土施工缝,对留设的施工缝采用凿毛法、压痕法、或高压水冲毛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处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连续浇筑的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七步中,采用压痕法对墙体上留设的施工缝进行处理,其具体方法为:
在浇筑完毕8小时后开始检查混凝土的凝固情况,在浇筑完毕后10-16小时开始施工缝的处理,应保证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对施工缝的处理,其中:
对于施工缝表面的浮浆或积水,采用工具将其吸出,搜集到预先准备好的空容器中,并将盛有浮浆或积水的容器运出结构模块外进行清空处理,工具每次使用前应将其清理干净;
若施工缝区域表面有可见的粗骨料,则先将粗骨料上所附的浮浆清除,然后将表面的水泥浆扫除,并将扫除的渣收集到一起后运出结构模块,在整个过程中不要扰动粗骨料;
若施工缝区域表面无水泥浆,则利用施工缝处理工具下压形成压槽,压槽深度至少为6mm,相邻压槽之间的净间距不大于50mm。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模块墙体内自密实混凝土连续浇筑的信息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缝的验收采用如下标准:1、表面无可见的碎渣,碎渣至少包括施工后残留碎渣以及用施工缝处理工具处理后产生的碎渣;2、用施工缝处理工具处理后的施工缝表面形成的压槽朝一个方向,且平行于结构模块的墙体方向;3、无可见的积水或水泥浆残留在混凝土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核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国核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197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湿器挡水筒
- 下一篇:一种空气加湿与消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