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80646.9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2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富原章年;泷宫照美;田中铁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EFR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刘昕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减轻穿刺时的疼痛,并且减小针管通路的流路阻力,低成本且高精度制造的针及其制造方法,利用电铸制造沿长度方向呈锥度形状的针,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具有沿长度方向呈锥度形状的外周面的芯材(122)浸渍于电解液,在芯材(122)的外周面(124)形成第一电铸体(126)的步骤;将第一电铸体(126)浸渍于加入有规定粒径的颗粒的电解液中,在第一电铸体(126)的外周面(128)形成具有多个凸部(30)的第二电铸体(134)的步骤;将第一电铸体(126)、第二电铸体(134)切断为规定长度,形成具有锐角状针尖部(16)的针(10)的步骤;以及从切断后的第一电铸体(126)取出芯材(122)的步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电铸形成的锥度形状的针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向活体内注入药液,或者采集活体的体液,使用一种使针穿刺活体的器具。当安装于这种器具的针的外径大时,由于来自活体的阻力增大,因此认为会引起剧烈疼痛。对此,开发出一种无痛针,使针的外径形成得尽量细,能减少疼痛。
该情况下,由于形成得细的针的内径小,因此例如向活体内注入药液时流路阻力大。对此,提出一种通过使针基部直径大于针尖部直径来减少流路阻力的锥度形状的针(参照专利文献1)。
例如,通过使不锈钢的板材形成卷状,或者通过对不锈钢的圆筒体进行牵拉,能使以往的锥度形状无痛针的外径形成得细。然而,在使板材形成卷状的针的情况下,必须对被卷板材的接合部分高精度地加工。另外,在对圆筒体进行牵拉而形成针的情况下,会存在因牵拉而使内周面生锈的问题,从而加工非常困难。因此,制造这种针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成本。
对此,为了消除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利用电铸形成针的方法(专利文献2、3)。在该方法中,将具有与针的通路相对应的直径的芯材浸渍于电解液,在芯材的外周面形成电铸体之后,从电铸体取出芯材,并将电铸体的端部研磨成锐角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05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557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2913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即使对于利用电铸形成的细针,也无法充分地减少活体的疼痛。例如,对于人体而言,认为感受疼痛的感觉部位即痛点是100~ 200个/cm2左右。通过针对该痛点进行刺激而产生疼痛。针刺激痛点的概率因针的外径减小而降低。然而,即使在外径非常小的情况下,当针穿刺体内时,由于针的外周面与痛点接触,也无法完全避免产生疼痛。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减轻穿刺时的疼痛,并且减小针管通路的流路阻力,低成本且高精度制造的针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针的特征在于,在利用电铸沿长度方向形成为锥度形状的针管的外周面上电铸形成有多个凸部,所述凸部的相邻顶部之间的间隔为0.2~100μm,离所述外周面的高度为0.1~50μm。
另外,本发明的针的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具有颗粒,该颗粒包括选自碳化硅、蓝宝石、金刚石、氧化铝陶瓷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本发明的针的特征在于,所述锥度形状为沿着长度方向的曲线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针的特征在于,所述锥度形状为沿着长度方向的直线形状。
另外,本发明的针的特征在于,所述针为注射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EFR,未经株式会社EFR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806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药物输送装置的驱动机构
- 下一篇:盒式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