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送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67231.8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4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石黑俊辅;白石浩明;岩崎卓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3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送风 装置 | ||
1.一种车辆用送风装置,其中,具备:
送风单元(11),其具有输送空气的送风机(112)以及收容所述送风机(112)的壳体(111);以及
送风通道(12),其形成有用于将从所述送风机(112)输送来的空气向车室内空间吹出的吹出(121),
所述送风单元(11)以在从车室内上下方向观察时避开预想的落座于座椅(3、4、5)上的乘坐人员的头部(HD)所在的位置的方式配置于车室内的顶棚(2)上,
所述送风通道(12)以在车室内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于所述顶棚(2)上,
所述吹出(121)以在所述车室内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在所述送风通道(12)上,
通过从所述吹出口(121)吹出的空气将所述送风通道(12)的外部的空气导入而向所述车室内空间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送风单元(11)在车室内宽度方向上配置于车室内空间的中央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送风单元(11)在车室内宽度方向上配置于车室内空间的侧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吹出(121)形成为,将从所述送风机(112)输送来的空气朝向车室内后方侧吹出,
在所述壳体(111)上,在比所述吹出(121)靠车室内前方侧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吸入所述车室内空间的空气的吸入(111a)。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其中,
在所述壳体(111)上,在比所述送风机(112)靠车室内前方侧的位置形成有用于吸入所述车室内空间的空气的吸入(111a)。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其中,
在所述壳体(111)上,以相对于水平而朝向车辆上方侧开口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吸入所述车室内空间的空气的吸入口(111a)。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其中,
在所述壳体(111)上形成有用于吸入所述车室内空间的空气的吸入口(111a),
在所述吸入口(111a)与预想的所述乘坐人员的耳部(EA)所在的位置之间存在所述壳体(111)的壁面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送风单元(11)具有冷却空气的冷却部(113),
在所述壳体(111)上形成有将由所述冷却部(113)冷却后的空气吹出的副吹出口(111e),
通过从所述吹出口(121)吹出的空气将从所述副吹出口(111e)吹出的空气导入而向所述车室内空间输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吹出口(121)形成为,将从所述送风机(112)输送来的空气朝向车室内后方侧吹出,
所述副吹出口(111e)配置于比所述吹出口(121)靠车室内前方侧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副吹出口(111e)形成在所述壳体(111)的下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其中,
具备将从所述副吹出口(111e)吹出的空气向所述吹出口(121)侧引导的导风部(111f)。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其中,
具备在车室内上下方向上调整从所述吹出口(121)吹出的空气流的朝向的风向调整部件(13)。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送风装置,其中,
所述送风通道(12)能够以所述送风单元(11)侧为中心在车室内前后方向上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723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