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轮轴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7577.X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12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平野慎介;关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B35/14 | 分类号: | B60B35/14;F16C19/18;F16C33/62;F16C33/64;F16C35/073;F16D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轮 轴承 装置 | ||
1.一种车轮轴承装置,在该车轮轴承装置内,双列滚动轴承和等速万向接头以可拆卸的方式相结合,
所述双列滚动轴承包括:
外构件,该外构件的外周上一体地形成有待安装在车体上的车体安装凸缘,并且该外构件的内周上一体地形成有双列外滚道表面;
内构件,该内构件包括毂轮和至少一个内圈,所述毂轮的一端部上一体地形成有车轮安装凸缘,并且在所述毂轮的外周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小径台阶部,所述内圈被压配合到所述毂轮的所述小径台阶部上,在所述内构件的外周形成有待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对置设置的双列内滚道表面;以及
双列滚动元件,该双列滚动元件以可滚动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外构件的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与所述内构件的所述双列内滚道表面之间,
所述内圈借助于通过使所述小径台阶部的端部径向向外塑性变形形成的敛缝部而被固定成不可轴向移动,并且
所述等速万向接头具有外接头构件,该外接头构件包括杯状口部、形成所述杯状口部的底部的肩部、以及从所述肩部轴向延伸并在内周上形成有母螺纹的轴部,所述杯状口部、所述肩部和所述轴部是一体形成的,
所述外接头构件的所述肩部的端面和所述敛缝部的端面分别形成有端面花键,从而将所述双列滚动轴承和所述等速万向接头以可传递扭矩的方式相结合,
所述车轮轴承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敛缝部的所述端面花键具有这样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比节圆直径更径向靠外处的部分的齿槽的齿高被设置为低于其他部分处的齿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轴承装置,其中,所述敛缝部的所述端面花键是采用敛缝夹具经塑性变形加工与所述敛缝部同时形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轴承装置,其中,在所述端面花键的所述齿槽的径向最外位置上形成有具有预定倾斜角的胸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轴承装置,其中,所述胸壁的所述预定倾斜角被设置为10°至40°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轴承装置,其中,在所述端面花键的所述齿槽的径向最外位置上形成有具有预定曲率半径的圆弧形状的胸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轴承装置,其中,所述胸壁的所述预定曲率半径R被设置为2mm≤R≤10mm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轴承装置,其中,所述内构件包括毂轮和内圈,所述毂轮的外周形成有待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中的一列外滚道表面对置设置的内滚道表面,并且所述毂轮还形成有从所述内滚道表面轴向延伸的小径台阶部,并且所述内圈被压入所述毂轮的小径台阶部,所述内圈的外周形成有待与所述双列外滚道表面中的另一列外滚道表面对置设置的内滚道表面;并且,其中,所述毂轮由按重量计包括0.40%至0.80%的碳的中高碳钢形成,并且,将所述毂轮的外周面的如下区域进行高频感应硬化,从而硬化处理为表面硬度在58HRC至64HRC的范围,所述区域包括所述内滚道表面且从所述车轮安装凸缘的内侧基部至所述小径台阶部,而所述敛缝部被维持在具有锻造后的表面硬度的未淬火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757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含短链烷基甘油酯的橡胶混合物
- 下一篇:偏光塑料透镜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