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装置以及具备电源装置的电动车辆及蓄电装置、电源装置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55124.3 | 申请日: | 2013-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37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濑户高志;清水敏哉;古小路佳之;山西伸和;浅井康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2/3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韩聪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装置 以及 具备 电动 车辆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电源装置,具备:
具备电极部的多个电池单体;和
将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极部彼此连接的母线,
所述电极部包含具有与所述母线对置的平坦面的台座部,
所述母线包含:
形成于该母线的中央的厚壁部;和
形成于该母线的端缘的至少一部分,厚度比所述厚壁部薄的薄壁部,
所述薄壁部包含与所述台座部的平坦面进行焊接的焊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壁部形成为将所述母线的端缘在剖面观察下对上表面侧进行切削而成的台阶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薄壁部形成为在俯视下从所述母线的端缘凹下的凹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壁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电极部的1/2。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部具备从所述台座部突出的电极端子,
将所述薄壁部配置于所述电极端子的侧面,并与所述台座部进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端子为圆柱状,
将所述凹状部分形成为沿着所述电极端子的圆柱状的半月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半月状部分的半径大于所述电极端子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线的薄壁部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线弯折成在剖面观察下为山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线的薄壁部弯折成在剖面观察下与所述山形弯折方向反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母线的薄壁部与厚壁部的界面附近弯折成在剖面观察下与所述山形弯折方向反向。
12.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焊接部比所述薄壁部与厚壁部的边界更位于端缘侧。
13.根据权利要求3~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薄壁部的弯折部分来设置所述焊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薄壁部的弯折部分设置多条所述焊接部。
15.根据权利要求3~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凹状部分来设置所述焊接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线在其上表面形成母线的定位用的母线定位引导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线定位引导部是在所述母线上开口的一个以上的贯通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光纤激光器将所述薄壁部焊接到所述电极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线采用对异种金属进行了接合的包层材料。
20.一种电动车辆,具备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
所述电动车辆具备:
从所述电源装置被供给电力的行驶用的电动机;
搭载所述电源装置以及所述电动机的车辆主体;和
由所述电动机来驱动而使所述车辆主体行驶的车轮。
21.一种蓄电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源装置,
所述蓄电装置具备控制对所述电源装置的充放电的电源控制器,
能够用所述电源控制器进行控制,使得能够通过来自外部的电力来对所述电源装置进行充电,并且对所述电源装置进行充电。
22.一种电源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电源装置具备:
具备电极部的多个电池单体;和
将各电池单体的电极部彼此连接的导电性的母线,
所述电源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在将所述母线在剖面观察下弯折为山形的状态下,使形成于该母线的端缘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比中央的厚壁部薄的薄壁部配置于台座部的工序,所述台座部在层叠了所述多个电池单体的电池单体层叠体的上表面,具有形成在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的相邻的电极部的各上表面的平坦面;和
对所述薄壁部照射激光,使所述薄壁部贯通,使所述薄壁部所包含的焊接部与所述台座部一起熔融,对它们进行焊接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5512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