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接头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48765.6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20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智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井上廉株式会社;东尾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L19/08 | 分类号: | F16L19/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肖日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接头 构造 | ||
1.一种管接头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备被收纳在盖形螺母(3)的内部,并且在外周面(8)上具有凹周槽(9)的圆筒形状的压缩变形用套筒(7),
该压缩变形用套筒(7)在上述凹周槽(9)的深处形成有凹周槽底薄壁部(13),
因上述盖形螺母(3)的旋进而承受轴向压缩力(F),在上述凹周槽(9)的宽度尺寸(W)减小的同时,上述凹周槽底薄壁部(13)以向径向内方向突出的方式而发生塑性变形,从所插入的铝管(4)的外周面(14)侧切入以防止该铝管(4)脱落而构成。
2.一种管接头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备被收纳在盖形螺母(3)的内部,并且在外周面(8)上具有凹周槽(9)的圆筒形状的压缩变形用套筒(7),
该压缩变形用套筒(7)在上述凹周槽(9)的深处形成有凹周槽底薄壁部(13),
因上述盖形螺母(3)的旋进而承受轴向压缩力(F),在上述凹周槽(9)的宽度尺寸(W)减小的同时,上述凹周槽底薄壁部(13)以向径向内方向突出的方式而发生塑性变形,从所插入的铜管(40)的外周面(14)侧切入以防止该铜管(40)脱落而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记载的管接头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压缩变形用套筒(7)的内周面(11),在与上述凹周槽底薄壁部(13)及其附近相对应的区域(45),呈大致平滑状的圆周面形状而形成。
4.一种管接头构造,具备带外螺纹的接头主体(1)以及旋合在该接头主体(1)的外螺纹(2)上的盖形螺母(3),用来连接铝管(4),其特征在于,
具有压缩变形用套筒(7),该压缩变形用套筒(7)被收纳在上述盖形螺母(3)的内部收纳空间(10)内,并且在外周面(8)上具有凹周槽(9),在使上述盖形螺母(3)与上述接头主体(1)的外螺纹(2)旋合时,从上述接头主体(1)和上述盖形螺母(3)承受轴向压缩力(F),凹周槽底薄壁部(13)向径向内方向发生塑性变形,从所插入的上述铝管(4)的外周面(14)侧切入以防脱落。
5.如权利要求4所记载的管接头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压缩变形用套筒(7)由铝或被覆了铝层的铜制成。
6.一种管接头构造,具备带外螺纹的接头主体(1)以及旋合在该接头主体(1)的外螺纹(2)上的盖形螺母(3),用来连接铜管(40),其特征在于,
具有压缩变形用套筒(7),该压缩变形用套筒(7)被收纳在上述盖形螺母(3)的内部收纳空间(10)内,并且在外周面(8)上具有凹周槽(9),在使上述盖形螺母(3)与上述接头主体(1)的外螺纹(2)旋合时,从上述接头主体(1)与上述盖形螺母(3)承受轴向压缩力(F),凹周槽底薄壁部(13)向径向的内方向发生塑性变形,从所插入的上述铜管(40)的外周面(14)侧切入以防脱落。
7.如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管接头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压缩变形用套筒(7)由铜制成。
8.如权利要求1、2、3、4、5、6或7所记载的管接头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凹周槽(9)呈U字形。
9.如权利要求1、2、3、4、5、6、7或8所记载的管接头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压缩变形用套筒(7)的内周面(11)上预先一体地具有密封层(12),并且在上述切入时成为密封状态而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2、3、4、5、6、7、8或9所记载的管接头构造,其特征在于,上述压缩变形用套筒(7)在内周面(11)上具有密封槽(22),并且在该密封槽(22)内内装有密封材料(23)。
11.如权利要求1、2、3、4、5、6、7、8、9或10所记载的管接头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盖形螺母(3)内周面(3B)与上述压缩变形用套筒(7)的外周面之间,衬装帮助相对旋转滑动用圆筒状罩套部件(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井上廉株式会社;东尾机械株式会社,未经井上廉株式会社;东尾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4876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